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汉字艺术节上,我受邀代表大陆艺术家讲话,谈了这样一个主题:“以汉字为载体,以圣人为榜样,做文化沟通的达人”。
我的发言是从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对一个中国汉字的创造性解释谈起的。安乐哲是美国当代哲学家,也是成就卓著的汉学家,曾于2013年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的“孔子文化奖”。在他的众多著作中,我发现他对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汉字作了富有创意的阐释。这个汉字就是圣人的“圣”。这个圣字,用的是繁体字的“聖”,他是对繁体字的“聖”作了新的解释。
“聖人”,按一般理解,就是品德特别高尚的人。“聖人”的“聖”,从辞源学上讲,《说文解字》对“聖”字的解释是:“从耳,呈声。”意思是,左边是“耳”,右边的“呈”表示读音。就是说,这个字,它的含义是从左边的“耳”获得的,它的读音是从“呈”这个字的声获得的。过去一般比较重视耳朵的含义。什么是“聖人”?聖人就是特别善于倾听、理解别人的表达的人。所谓“耳顺”之谓“聖”也。所以,从古至今关于孔圣人的塑像或画像,都有一个特别巨大、下垂的耳朵。
上面的解释,主要是从“聖”字中的“耳”这个构成要素作出的,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安乐哲对这个“聖”字,则有独特的理解。他特别关注到“聖”字中“呈”字的含义。在他看来,“呈”字不仅是一个取声的偏旁部首,实际也有含义,因为“呈”字从“口”。安乐哲从这里获得启发,认为要做“聖人”,不仅要善于倾听,还要在倾听、理解后,善于用自己的“口”去说,去向他人表达,这样才能成为“聖人”。也就是说,成为一个“聖人”,要特别善于倾听方方面面的见解、意见、争论、争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努力获得广泛认同,从而推动人们的行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确,一部《论语》,不就是记载孔子如何倾听各位弟子的观点、志向、疑问、论争,再将他自己的理解、思考、观念、思想向众弟子乃至更广大的人群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去表达的吗?总之,孔子之成为“圣人”,不只因其“耳顺”,还因其“口敏”。当然,他还有超越凡人的伟大的心灵、博大的胸怀与高贵的品德。
安乐哲的解释,给我以非常大的启发。首先,安乐哲作为一个美国学者,一个来自西方文化体系的汉学家,是立足于对汉字的理解,才能够对“聖”字有这样一种全新的阐释。这表明,汉字作为一种文化沟通的媒介,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因此,作为中国人,作为汉字文化的创造者、接受者、传承者、运用者,我们要珍惜汉字的文化价值,应该有一种建立在数千年汉字历史上的自豪感,应该有发自肺腑的文化自信。
其次,他对“聖”字的创造性解释还启示我们,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圣人,但可以努力向圣人学习,不仅要善于听、善于理解,还要善于表达。每个人都应努力做一位善听会说、善于进行文化沟通、交流的“达人”,真正有效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其实,由此推衍开来,有了这样一种善听会说的“圣人”功夫,小而言之,会有利于你我他个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而言之,则有利于中国与他国、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唯乎此,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庶可得以实现。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