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7日 星期一

与一座古桥的邂逅(海客游)

曹孝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7日   第 08 版)

  图为玉带桥。
  肖承洪摄

  “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一首古诗,引人遐思;一座廊桥,心向往之。

  赣南多雨,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古人出行,桥,不可或缺。为了来往行人停歇休憩、遮风避雨,当地兴建了诸多极具客家风情的廊桥。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横跨隘高至龙州虎山河上的玉带桥,尤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最具特色而闻名于赣南粤北。

  玉带桥横跨虎山河拐弯处,依水势而筑,状呈弧形,宛如帝王腰间所系玉带,飞跨崇山峻岭间、凌驾不息川流上,故而得名。桥头两侧青石条垒起的桥墩紧靠河岸护住河堤,中间高出水面5.7米的桥墩则如航行在江中的驳船,载着岁月的沧桑厚重向我们缓缓驶来。随行的当地人刘家祥介绍说,玉带桥为三拱三墩的砖石廊桥,桥身弧长88.15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是目前江南现存相对完好的最长弧形廊桥。

  踏上气势恢宏的古桥,踩着被岁月打磨得泛着青光的鹅卵石桥面,顺着桥面边沿高约1米代替扶栏的矮墙,时而仰望瓦房桥头堡,时而轻抚斑驳留痕的土石廊屋,驻足于中段的凉亭兼神庙,凝神注视亭内东西上方“神泽汪洋”、“龙驾远波”八个大字,左右两根石柱上“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偕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对联,心内不禁荡起丝丝涟漪。自古至今,这座凝聚着工匠精湛技艺的风雨廊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隐藏着怎样的岁月痕迹?

  岁月不语,唯桥能言。昔日的虎山河宽约百米,横亘在信丰连接广东最便捷必经之古驿道上,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只能依靠竹筏渡河,春夏雨季山河咆哮、水急浪高,不时有人葬身其中。隔河两相望,无桥路难行。清乾隆年间,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素有“余善人”美誉的虎山乡三摺水村乡绅余凤歧,慷慨解囊兴建石桥。于是,一堆堆原本毫无关联的石头,在能工巧匠的堆砌下,挤挤挨挨地永远连为一体,弥合了赣粤之间的一条交通要冲,架在历史长河之中,让数不清的行旅商贾在江西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必经的古驿道上避风躲雨,歇脚休息、安全渡河。

  据说当年因河道宽阔工程浩大,料尽财竭之时,桥仍未竣工。心急如焚的余凤歧在一位和尚的点拨下,制作了一副镣铐戴在己身,以“苦行”的方式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从虎山乡前往信丰县城,沿途诉说叫卖,承诺如有人拿出银子完成石桥最后工程,自愿终身为其家奴。走了数十公里后,一位善良的寡妇被他的执著和赤诚所打动,倾其所有凑足了建桥所缺银两,襄助余凤歧建好了石桥。而当年买下的那副镣铐,至今仍由寡妇的后代留存着。后来,民间为纪念余凤歧修桥善举,又名此桥“凤歧桥”。

  如今,古时的交通要道早已弃之不用,曾经奔腾的虎山河也激流不再。玉带桥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静谧流淌的河水,无言地迎接着来往的乡民和踏访的游人。古桥今犹在,往昔车马无。唯有桥头石碑上的那首“日照玉带水连天,龙虎护佑桥两边。飞虹卧波牵赣粤,商贾如云古道间”的古诗,向世人诉说着玉带桥曾经的辉煌。

与一座古桥的邂逅(海客游)
网络婚恋行业能否加速“吸金”?(网上中国)
“新零售”引领中国便利店行业新机遇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