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

袁运生:美术教育的中国路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3日   第 12 版)

  始祖像
  袁运生

  80岁的画家袁运生似乎又站在了中国艺术界争论的中心。上一次是在1979年,他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由于大胆绘入3个傣家女裸体洗浴的场景,成为当年美术界乃至思想界广泛争论的话题。这一次是近几年,他提出要重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

  日前,“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回顾展出袁运生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创作的百余画作,其中,大部分系首次公开亮相,包括著名的“泼水节”壁画原稿。在展览开幕式上,袁运生却不愿多谈绘画,而“更想当一名宣传员”。

  “一直以来,在艺术和艺术教育上‘走中国之路’是我的梦想和追求。”1982年,袁运生赴美国讲学和访学,这一走就是14年。这段时间,他经历了西方艺术转型时期的思潮风雨,在中西艺术碰撞中更加透彻地思考中国艺术应有的文化取向,坚定了“走中国之路”的信念。

  在袁运生看来,在100多年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历程中,有100年都在跟着西方走。他不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基础教育必须回到以自己本土文化为根基的审美上来,画西方石膏像的局面必须改变。”1996年回国后,袁运生每年带着学生到各地石窟博物馆考察。他发现,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青铜器、石雕、壁画、书法,展示了中国造型艺术的高度,其审美观、造型观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独树一帜且自成系统的,完全可以成为学习造型艺术的绝佳教材。

  于是,袁运生提出了复制中国古代雕刻、青铜器、壁画、书法,将其纳入基础教育,从而逐步建构起“中国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国的资源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提并论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子读不懂云冈、麦积山的造像,读不懂敦煌的壁画,传承都不到,何谈发展?哪来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有认知才能认同。”

立足经典 感悟日常(书在当代)
自然,艺术的生命(创作谈)
袁运生:美术教育的中国路
清前期名作集中亮相天津
“鹤鸣中国梦”丁宝栋画展将办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