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明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的人外出祭祀扫墓;有的人踏青出游,不负春光,可谓庄严与欢乐共生。缅怀祖先、崇尚自然的清明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发展的宝贵资源。在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亲近自然、守护新生的文化氛围中,不经意间,人们已经植下心中的那一片绿。
这绿,是文化的绵长。秦代以来,墓祭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仪和民俗活动。通过添土除草,打扫修理墓地,中国人与先人保持着和谐关系。在唐宋时期,清明祭扫形成礼制。当今河清海晏、国泰民安,镌刻着中华民族精神与信仰的清明文化在中华大地得到了较好延续,形成了数千年不曾断裂的清明文化传统。
这绿,是文化的传承。如今,无论是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大典、陕西黄陵县祭拜轩辕黄帝,还是民间普通人家的祭扫,均多了些文化气象。人们肃手恭拜,或诵《拜祖文》,或手持羽扇,踏歌、拜叩、敬天、拂面、舞蹈;百姓人家或献芬芳花束,或植嫩绿柳条,或捧读先人遗留的家书,聆听先辈慈音,追忆先贤旧影;有的人还会依孔子《论语》所谓“祭如在”(指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在那里)之说,开展家庭追思、网上祭扫、集体公祭,思故、念亲,温习祖上训示,如先人尚在面前。感抚育之恩,无数家风家训铸就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这绿,是文化的力量。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返青,人们在清新明丽的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吟诗等,唤回深藏于心的“诗和远方”。那些被外国人羡慕的家庭伦理、家国情怀,以及勤劳节俭、热爱乡土、长幼有序、明德向善、有敬有畏、天人合一等根脉之思、文化认同,在清明节日的滋养中,化作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信仰和延绵不绝的文化力量。
这绿,是文化的律动。清明是远足踏青的好时机。绿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寓意清新、希望、和平。心中怀揣一片绿,踏春归来满庭芳。有的人会到诗中去踏青:“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体会春秋名士介之推对官员勤政清明的谆谆告诫;有的人会到画里去踏青,在汴京郊外的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中,感悟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汴梁风物之盛……
这些绿,正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中国人心中,堪称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纽带。这些绿,同时也让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跟随时代变迁完成新陈代谢。清明,中国人厚植心中一片绿,也是对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美好祝愿。
(作者为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