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03日 星期一

国外单车咋“共享”(他山之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03日   第 05 版)

  法国:资本与政府配合

  早在1974年,法国城市拉罗舍尔就推出了“小黄车”项目,这些自行车最初完全免费供市民使用。不过,法国最著名的公共自行车案例应属诞生于2007年的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相当于在巴黎搭乘20次地铁的费用),便能够无限次使用公共自行车。

  发展至今,Velib已经成为法国惟一一个为城市赚取稳定净收益的公共交通项目,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在巴黎骑自行车的人中,3人里就有一人骑的是Velib自行车。

  Velib的成功与资本及政府配合分不开。一方面,巴黎市政府与运营商达成协议,每年支出400万欧元用于更新及维修损坏的自行车;另一方面,通过与全球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获得了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10年的费用。

  荷兰:巧设“自行车市长”

  “自行车之都”阿姆斯特丹有110万人口,其自行车保有高达100万辆。如今,全市人口每天骑行的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自行车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出行方式中占比高达68%。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姆斯特丹仅有11%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配给了自行车,是汽车的1/4。

  与日趋完善的汽车停车场相比,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停车位长期供不应求。在游客聚集地,临时停放的自行车布满路边的护栏,横七竖八,在占据人行通道的同时,也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美感。

  2016年,由市政官员和自行车协会成员组成的陪审团推举在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公司任职的安娜·鲁特纳出任阿姆斯特丹首任“自行车市长”。虽然被冠以“市长”美名,但鲁特纳并非市政官员,更没有直接行政权,而是受雇于非政府组织。她的工作是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政府、民间组织和民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同时,鲁特纳凭借自己在自行车领域的多年从业经验,为推广绿色出行及改善城市骑车环境出谋划策。

  美国:仍在亏损状态

  在美国,共享单车曾经也由私营机构运营,但很多宣告失败,巨额的运营维修费用和单车成本是压垮这些美国本土企业的重要原因。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美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开始牵头共享单车项目。纽约的Citi Bike是一个完全不受政府补贴的项目。2012年5月,花旗银行与纽约市达成协议,用4100万美元赞助Citi Bike未来5年的运营。自2013年5月首次运营,Citi Bike先后推出了330个站点和5000辆自行车,主要分布在曼哈顿下城和布鲁克林西北区,推出当天就有1.6万名会员注册。

  2014年,Citi Bike获得新的投资,运营公司的名字也更新为Motivate,取意“促进”。全新的设计及运营理念,让Citi Bike扩张得很快。

  虽然纽约Citi Bike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在财务盈利上却惨遭滑铁卢。据资料显示,运营这么多年的Citi Bike目前依然处在亏损状态,每年亏损额估计在数百万美元左右。

  (本报记者  王  萌整理)

共享单车:让人欢喜让人忧(深阅读)
释放共享单车积极效应
国外单车咋“共享”(他山之石)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