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中国犁耕天下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01日   第 08 版)

  民以食为天,对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从古到今以犁为代表的农具被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它们的形象被写入诗歌里,被刻在壁画上。

  我对于犁的认知来源于生活。小时候,我与父亲在淮河边耕作,我拉着牛在前面,父亲扶着犁、轻甩着鞭子在后面。那场景除了我们的衣着略有变化之外,竟然与壁画上的形象相仿,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数千年。

  后来,我离开村子到外地求学和工作,偶尔回故乡时总会惊喜不已地发现,我那淮河岸边的小村悄然间发生了巨变。除了村村通的公路、家家安装的宽带信息网之外,还有在田间驰骋的铁牛和现代犁具、播种机、收割机具等。耕牛早已卖掉,旧犁已成锈弃在墙角的古董,河边耕地的故事只出现在我与父亲偶尔的怀旧回忆中。

  农具变革当然不只是淮河岸边的故事,而是中华大地共同演绎的传奇。时光仿佛停滞了数千年后,我们终于按下了快进键,急速跨入到机械作业为主的新农耕文明时代。然而,欣喜与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感受到压力:德国犁以“用两年,连个螺丝都没换过”的过硬品质赢得中国农民的心,锈迹斑斑的国产犁被扔到墙角,正如当年我们决绝地告别数千年的古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场永远没有终点、没有停歇的农业变革,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压力下奋起,追赶并超越,我们从来不缺少这样感人的中国故事。高铁技术不正是这样吗?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仿佛坐困愁城,面临要么引进德国技术,要么引进日本技术的被动和尴尬。然而,我们卧薪尝胆10多年,实现了技术自立自主,并走出去造福世界。

  今日默默无闻,明日惊艳世界。我们相信,创造古老农业文明的中国一定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中国犁”不仅耕遍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而且深翻起尼罗河谷的沃土,耕耘在西伯利亚和亚马逊的田野上。

中德“犁”争,国产农机如何突围?
中国犁耕天下
童声里的诗意春天
广州试运行无人驾驶汽车
辽宁天麒玉器捐资助教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