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有里有面儿(名家话北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29日   第 10 版)

  有里有面儿,是一句老北京土话。有人把“有里”写成“有礼”,这是不对的。“里”,是里头的意思,和“面儿”是相对应的。我曾写过一本关于礼仪方面的书,就是用《有里有面儿》做的书名。

  说话办事儿要有里有面儿,这是北京的老规矩。什么是有里有面儿呢?简单说,就是内外有别。

  北京人干什么事儿都讲究要面子。面子,说了归齐,就是尊严,或者说是虚荣。事实上,不光是北京人讲究面子,地球上所有人都讲究面子。

  外国元首来访,总要有像样儿的仪式,让人家住最好的宾馆,吃最高规格的饭菜,参观最能代表本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地方。国与国之间如此,单位与单位之间也如此,个人之间更是如此。谁也不会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展示给外人。

  过去,住大杂院的老北京人家里穷,偶尔来了客人,往往弄得手忙脚乱。为了撑面儿,只能跟院里的街坊四邻求救,张家借张八仙桌,李家借几把椅子。穷,怕客人笑话,还得要样儿,于是把王家的座钟先搬过来,把赵家的收音机也先拿来摆一会儿,把孙家墙上挂的字也先拿过来挂一挂。

  总之,会借全院之力,把您家布置得体体面面。而且,在吃上,也打肿脸充胖子,在言谈举止上,好像也斯文起来,说话细声细气,不敢吐粗口儿,就跟家里真有钱有教养似的。

  等客人前脚走,后脚就原形毕露了,该坐小板凳,还坐小板凳;该啃窝窝头,还啃窝窝头;该说话带脏字儿,还是说话不干净。这就是里和面儿的区别。

  有人笑话老北京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要面子并不是坏事儿。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要了,那么,他是不是就不懂人活着的尊严了?想要面子,才会去努力奋斗,争取让自己真有面子。当一个人不要面子了,那他还可以“救药”吗?

  要面子,还要有里子。这是北京老规矩的文化内涵。“里子”是心里的活动内容,它往往是含而不露,也不能露的。

  比如您接待一位客人,他的一举一动,您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甚至感到厌恶。您心里可能会骂他:瞧你小子这德行!但是,您出于礼节,碍于面子,还要热情地让座儿、上茶,赔着笑脸,尽管您是那么的不情愿。这就是北京的规矩有里有面儿。

  北京人爱说这样的一句话:甭管怎么着,咱大面儿上得说得过去。这种“说得过去”,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要给对方留面子。所以说,有里有面儿说起来简单,其实,这里头却大有深沉,即有很深的内涵。

  (作者刘一达为著名作家) 

  

北京副中心将现“绿环”绕城(聚焦京城)
有里有面儿(名家话北京)
故宫角楼春色美
流动美术馆走进北京社区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