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按照“两带、一环、一心”的绿化空间布局,通州区有望成为一座美丽的绿色新城。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透露,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被一道56公里的“绿环”环绕,13座公园镶嵌其中。其中,圆心也是一片大尺度的绿色,面积超过3个颐和园,并将有剧院等文化设施入驻。
◎“绿环”是一道休闲游憩环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通州区全境90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化格局。
“一环”指的是在通州城区外围建设一道绿色休闲游憩环,其周长约56公里、半径7公里,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凡是通州城区的市民,骑自行车最多40分钟就能抵达游憩环。”这位负责人说,“总共有13座公园坐落在游憩环上,目前已经建成4个,其余9个公园的新建、改建工程目前均已启动,明年完工。”
“两带”中的东部生态带位于通州和廊坊北三县之间,是一片沿潮白河延伸的生态绿带。其南北长50公里,宽度不小于3公里,能够有效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建设。未来,东部生态带还将与廊坊北三县的绿化连片,构建国家公园,形成320平方公里的森林湿地群落,来自东边的清新空气可长驱直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西部生态带位于通州区和北京城区之间,南北长32公里,宽500至1000米,总占地面积92平方公里,包括朝阳区的部分区域。西部生态带由3个公园群组成,北部是包括孙河湿地公园在内的湿地公园群;中部公园群属于游憩环的一部分,包括永顺公园、梨园公园等;南部则建设大片的森林湿地。
◎“绿心”比3个颐和园大
休闲游憩环的圆心也是一片大尺度绿色,被形象地称作“绿心”。其面积达9.8平方公里,比3个颐和园还大,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绿色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心的定位不只是单纯的绿地、森林,也是通州的市民中心。在绿地覆盖率超过70%的基础上,重要的城市剧场、剧院等文化设施都将集合于此,成为一个市民中心和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历史上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也将突出运河文化,打造全长17.5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带上分布着大运河森林公园等5个大型公园,两侧建设百米以上的绿色开放空间。“大运河文化带在增添文化韵味的同时,也能成为城市的通风走廊。”这位负责人说。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好大运河文化带规划编制工作;加大通惠河、萧太后河治理力度;实施北运河通航,水路连通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建设大运河国家公园。此外,以大运河通州段为主线,路县故城遗址、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漷县古城等运河两岸的文物古迹将被重点保护。
◎林荫覆盖道路河岸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包括温榆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北运河等在内的9条大河流经。河流两侧将建宽度大于百米的绿化带,并铺设慢行景观路。
“每条河都是生态绿廊,每条路都是林荫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的主要道路呈现“十横九纵”的布局,在这19条道路中央,将设置2至5米宽的绿地,种植1至2行树木进行隔离。在稍窄些的次干道两侧,也将建小型公园带。
城市副中心还将建设均衡的公园体系。到明年年底,面积超过10公顷的公园将建成16处,5至10公顷的中心公园达23处,再加上小型公园、小微绿地等,绿色将在通州随处可见。4年之后,95%的通州市民出门500米即可见到公园绿地。
据悉,去年北京市在通州区启动了42个园林绿化项目,今年将再启动25个项目,涉及总面积13.7万亩。其中新增林地绿地5.2万亩,改造提升8.5万亩。城市副中心的绿化将坚持“适地适树”,种植适合城市副中心生长的彩叶植物和花卉,尤其是市花、市树的使用。同时还将加强集雨节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按照创建海绵城市的要求,建成一批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