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母语是最美的旋律(音乐人谈民族音乐发展③)

斯琴格日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6日   第 07 版)

  2012年做《山泉》这张专辑时,我在歌里加入了很多不同的民族乐器,比如苏格兰风笛、马头琴等。没想到这些乐器融合起来很有意思,很多人喜欢。于是,我萌生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拿来翻唱一遍呢?紧接着我就做了《织谣》这张专辑,收录了11首用不同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民歌。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现代的编曲、多民族乐器的融合,把这些民族音乐编织到一块儿。

  少数民族的色彩是特别丰富的、冲撞的。越是冲撞的融合,越有不一样的魅力。音乐上也如此。我特别喜欢这种冲撞的美。像我的乐队里有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还有波兰裔的美国人、加拿大人、爱尔兰人。这种融合与冲撞会给人带来多元的美感、丰富的质感。

  单就每个民族的音乐来讲,又是具有自己强烈特色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律动性。这种律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其实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旋律和节奏。所以,民族音乐最好要用母语来诠释和演绎。我记得去年在美国,发现电视上在播《甄嬛传》。他们把电视剧主题曲由汉语改成了英文,听起来完全没有汉语的意境和韵味。

  汉语的歌谣就要用汉语来唱,蒙古族的民歌如果用其他语言来唱,就会少一些味道。有些人担心用母语演唱,接受度、传播度差。这不是我考虑的。我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才是最好的音乐?好的音乐会抓住你的心。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旋律,一种节奏感。它并不需要你懂和理解,如果你非常想理解歌的意思,现在各种渠道也都能帮助你查询到。

  我们国家的欣赏水平还在提高。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发展,也有非常好的环境。对于音乐人来说,现在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而是存在如何做得更好、更精致的问题。音乐人首先应该把原汁原味的民歌保护下来,不要去破坏它。现在有些音乐人会把一些古老的民歌改掉,改了名字或者改歌词,说成是自己的。这样不好。古老民歌能流传到今天,一定是非常有价值。我们不要乱嫁接,更不要粗制滥造。在保护的基础上,再去谈如何更好地演绎它、表现它,用新鲜的编曲来丰富它。

  (本系列与东南卫视《天籁之声》合作,由郑  娜采访整理)

为留守儿童点一盏灯
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传宝岛(透视传统文化节目热③)
母语是最美的旋律(音乐人谈民族音乐发展③)
别具匠心的合家欢
好的表演永远不过时(墙内看花)
“艺海问道”论坛举办
中央歌剧院首推演出季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