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都十分关注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如何让青年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如何让青年消除对内地的误解、共享国家发展的机遇?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献策,特区政府也打出一套“组合拳”,引导香江下一代更好地发展。
让港青了解内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表示,让部分港人对内地消除误解,最根本的方法是培养对两地都有清楚认识的下一代社会精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也认为,香港高校应大力拓展与香港以外大学的教研协作,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2005年在广东珠海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正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实践。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近日在网络上提到,广东省一直是香港对内交往工作中最重要、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两地在广泛的范畴合作,取得不少进展。其中也包括香港青年的培训工作。
今年适逢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青年发展是庆祝活动重点之一。根据规划,特区政府推出“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资助民间团体安排青年前往内地交流考察。本年度会资助7200名青年赴广东省交流;同时推出“青年内地实习计划”,将资助1480名青年赴粤实习,包括990个在广东省的暑期实习名额。
此外,特区政府会在今年夏季推出“卧龙自然保护区青年实习计划”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青年实习计划”,让粤港两地青年一同前往四川卧龙熊猫保育基地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同实习,在增广保育见识之余,亦能促进两地年轻人相互了解。
发展香港科创
“香港几乎没有科技工业。”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指出,香港该领域发展滞后、就业不景气,导致高校应用科学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乏善可陈”。长此以往形成循环,经济转型将蒙上阴影。
如何能让香港青年参与科技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发展香港的科创业?黄玉山认为,当前内地科技工业日臻成熟,欲发挥香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优势,与内地合作是一条可行之路。
例如身为中科院院士的陈新滋从香港浸会大学校长职位退休后,回到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担任全职教授,从事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他说,广东有大型制药厂以及配套的经济基础和科研实力,有助于将新型抗癌药等研究推广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产业,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加入到应用科学领域。“我的团队里就有不少来自香港的年轻学者。”
另外,张建宗也指出,越来越多香港青年有兴趣到内地创业,但对内地市场所知有限,难以踏出第一步,因此特区政府去年成立3亿港元“青年发展基金”支持青年人创业,现在有50多家香港创业团队在广东省,设立由港人管理运作的青年专业联盟众创空间;同时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亦将为深圳和香港两地青年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优质就业机会。
嘉许优秀青年
前不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处及青委会主办的第五届“优秀青年嘉许计划”,共有36名青年获得嘉许奖项,表扬他们的个人成就及对社会的贡献。
据悉,获嘉许的青年人由香港18区提名,分成“公开组”及“中学组”,进行两轮面试,每组前5名成为全港“十大优秀青年”,每组1名最出色的参加者会成为该组的“星中之星”。另设优异奖、闪耀成就奖、青年领袖奖、社会服务奖或个人突破奖。
十大优秀青年之一郭文炜,同时获得了公开组的“星中之星”奖项。他曾经在中学时期误入歧途,成为“边缘青年”,幸得社工与家人的支持,走回正途,不但在2017年取得香港岭南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更成立大学服务团体,鼓励同学以课堂知识服务社会,多次代表学校与国外大学交流。
“这些获嘉许的优秀青年,来自不同的基层,拥有不同的特质和成就,我在他们身上看到香港的未来。”特区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刘鸣炜这样说道。
据悉,自2012年举办“优秀青年嘉许计划”以来,该计划致力于嘉许青少年在个人成就,包括学术、体育、艺术及社会服务上的卓越表现。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表示,希望他们日后继续努力增值,用热忱感染和带领其他青年,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