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来了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做志愿者

深圳义工书写最美城市名片(文化名片)

陈昌华 李战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2日   第 11 版)

  深圳义工

  深圳文化义工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

  万紫千红勒杜鹃,一年四季总是春。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小区,在高交会、文博会、大运会的全市重大活动期间,在交通、治安、城管、商业的各个服务领域,人们总是可以看到一支穿着红马甲的义工队伍,看到他们忙忙碌碌、热忱服务的身影。深圳义工,已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风头正劲的文化名片。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没有谁能够想到,1989年初由19名热心人士拉起的那条“关心,从聆听开始”的青少年服务热线,犹如一粒小小的火种,点燃了深圳义工的燎原大火。20多年来,中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团体——深圳义工联、第一部地方性义工法规、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教育读本、第一张多功能电子义工证……都相继诞生在这个创造了太多经济奇迹的城市。多年来,深圳不仅交出了光鲜亮丽的物质文明成绩单,同样也创造了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遍地开花的精神文明成果。

  2011年12月,深圳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目标——2015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1年之后,深圳又发布了《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指引》,提出了20项具体指标。到2015年年末,继当年2月深圳第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建设目标已基本实现。

  如今,全市注册的志愿者已经超过百万,每年提供义工服务超过4000万小时。这意味着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义工文化蔚然成风,志愿精神落地生根。“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这既是一句风靡全城的广告语,也是广大深圳义工的真实写照。

  同时,深圳也把志愿服务的触角伸向了世界。目前,全市参与国际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已达4万多人,其中外籍志愿者两千多人。多年来,深圳市义工联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深圳义工”也成为城市运营中最能体现深圳软实力的城市品牌。

  搭建网络 良性循环

  多年来,深圳的义工发展和管理稳定有序,形成了在市、区两级建立义工联,街道建立义工服务站,社区建立义工服务队(站、中心、基地)的四级义工服务网络。

  深圳充分调动社区内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掘社区资源,使义工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目前,深圳社区义工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城,在开展联防联治、看家护院、扶危济困、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城市一支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广大市民既增强了对社区和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也提升了为他人服务、为社区服务、为城市服务的精神素质和水平。

  政府委托,购买服务。深圳义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形式,实现了对政府公共职能的有效补充,而政府则通过拨款予以支持。在高交会、文博会等深圳大型活动中,深圳义工以“向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参与服务,既节约了行政开支,又树立了城市的文明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氛围,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在诸如城市“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方面以及交通指挥、治安宣传、城管工作等领域,深圳义工也积极提供相应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治理。此外,深圳义工在多年的服务实践中,还先后设立了“松柏之爱”服务孤寡老人项目、“与你同行”服务残疾人项目、“一起成长”服务孤儿项目等,主动帮扶弱势群体。

  近年来,深圳义工不断拓宽领域,走向专业发展。义工服务范围已拓宽到20大项30多类服务,例如,实施“青春红丝带”行动,为青少年和外来青工讲授生理知识和艾滋病知识;为老少边穷地区及山区提供“扶贫支教”服务、开展“健康直通车”服务、修建青年志愿者路;派出全国第一位国际义工李泓霖赴老挝支教。此外,深圳义工引入“社工”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推动社会服务力量的发展,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亲子关系、外来青工生殖健康、小学生校外教育和弱势人群扶助等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奉献自我 大爱无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深圳义工的响亮口号,温暖着每一个施援者和受助者的心。他们不论身在何处,不管春夏秋冬,都把奉献自我、服务他人视为己任,付诸行动。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期间,全市有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方式奉献大运会,127万志愿者投入大运会服务,仅深圳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就超过1万人。赛场内外,处处可见红马甲的身影,向全世界展示了深圳“志愿者之城”的良好形象。

  在义工文化的孕育、熏陶下,深圳不断涌现出凡人善举,感人至深。深圳义工联的原艺术团团长丛飞,十几年来自甘清贫,慷慨助人,为了资助生活困难的山区失学儿童,公益演出超过300多场,捐款捐物超过300多万元,成为了178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不幸的是,他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将外界捐赠、用于治疗的2万元救命钱,让人捎给了贵州山区的孩子。他用化疗后嘶哑的声带,录下了给孩子们的告别:“我不能拯救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我爱你们。”

  宝安沙井街道退休女职工曾柳英发起组织“爱心一族”,自1995年以来扶贫济困,播撒文明,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在沙井做生意的香港老板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个组织,当即率领全厂1000多名员工集体加入了“爱心一族”,仅捐助失学儿童一项,就让259名贫困学子重新走进了校园。

  当今的深圳,义工的身影遍布全市各个角落,义工的精神也影响着每一个深圳人。“虽然我不认识你,请让我来帮助你”,正在变成越来越多深圳市民的自觉行动。深圳义工,就像一年四季盛开的勒杜鹃一样,装扮着这座年轻而又美丽的现代城市。

“文化深圳”打出质量牌(文化创新2020)
深圳义工书写最美城市名片(文化名片)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