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个个规模庞大、风景优美、产业发达、民俗浓厚的“国家农业公园”正在乡村诞生,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游览旖旎的田园风光同时,寻找着自己梦中的“绿野仙踪”。
据了解,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新农村,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1· 生态美是硬指标
乡土大地从来都是中国人安放身心的家园。然而,不断加剧的农村污染致使青山裸露,碧水难寻。尽快恢复生态环境、重建秀美山村,成为解决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农业公园应运而生。
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生态美是硬指标。与一般的公园不同,国家农业公园以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为园区,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了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根据农业部相关标准制定的《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其中乡村风景美丽要求有田园、地貌、水系和社区美景;生态环境要求社区、产业区、旅游服务提供区都要优化。
如今,建成的国家农业公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景观。比如,在海南,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又名万亩田野公园,进入园中,只见田野阡陌纵横,四季常绿;村中家家房前屋后花团锦簇,四季芬芳。位于山东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则是另一番美景:园区内绿意盎然,温泉荡漾。景区采用远程监控、智能室温、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科技种植的近千种高档蔬菜和瓜果争奇斗艳,万亩葵花基地打造出花海与木屋、风车相融的田园风光。
2·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除了生态美,国家农业公园还是一个联动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集群。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报告(2016)》指出,中国农业公园是在农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之上,融合农业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休闲旅游发展新业态。
与一般的农业生产不同,农业公园的生产是在一个高标准的公园中进行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出售公园的产品或产品经营权来获取收益。“过去,我们只有单纯的生产性收入,现在,整个乡村就是‘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我们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收入包括生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收入大幅增加。”一位农业公园的负责人总结说。
据报道,生活在龙寿洋公园的农民们原来只种传统水稻和瓜菜,一亩地年收入微薄。成立公园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农民根据游客需求种兰花和荷花,游客赏花后,还可买莲藕。种地之余,农民还可到农家乐当服务员,入股农村合作社当股东。
“国家农业公园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是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基地,是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是延续传统农耕文化和活化农业遗产的场所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对本报记者说。
3· 农业旅游醉游人
国家农业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景观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些对渴盼回归自然的人们极具吸引力。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是实现旅游+农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因此,从旅游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建立国家农业公园很有必要。” 张玉钧认为,国家农业公园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村庄、社区和乡村旅游景区,是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产物。
根据规定,申报国家农业公园必须具有健全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等设施;具有特色鲜明、美誉度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各大农业公园都在打好旅游牌。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举办的向日葵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既可徜徉在向日葵花海中,也可观赏动物表演和热情洋溢的民俗风情展演;龙寿洋国家公园有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儿童游乐园,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搭土灶焖地瓜,或是烧瓦片爆稻米,成为城市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理想课堂。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构建了“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相互协调和有机组合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园区内水流潺潺,诗情画意。
目前国家农业公园在中国刚刚起步,张玉钧认为,今后还需要加大对农业公园建设的政策支持,提升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农业公园发展的分类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本版图片均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