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亲情中华”海外慰侨成果丰硕

跨越山水送温馨(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严 瑜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27日   第 06 版)

  图为中国杂技团演员在意大利蒙特卡蒂尼泰尔梅表演《喧歌嬉调——转碟》。

  图为“亲情中华”艺术团艺术家与北美观众互动。
  来源:中国侨联官网

  图为四川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演员夏欢为观众表演川剧变脸。

  图为全总文工团著名歌唱家郑咏(左)与意大利友人合唱歌剧片段。

  隔山隔水隔不断血脉亲情。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带着中国人民的新春问候与美好祝福,分别赴北美洲和欧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多伦多,美国纽约、迈阿密、坦帕、亚特兰大,葡萄牙里斯本,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蒙特卡蒂尼泰尔梅、雷焦艾米利亚、罗马、卡塔尼亚等多个城市进行慰问演出,与华侨华人及当地民众共度新春佳节,在海外掀起一阵“中国旋风”。

  据悉,作为中国侨联为弘扬中华文化、慰问海外侨胞、增进中外友好交往而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亲情中华”自2008年至今,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城市巡演近900场,受到海外侨胞和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

  

  不远万里的亲人相聚

  “听说艺术团要来,我专门请假从威尼斯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赶来这里看演出。”2月9日下午,在意大利蒙特卡蒂尼泰尔梅市中心的威尔迪剧院,侨胞于悦的兴奋溢于言表。和身边许多华侨华人一样,她前来赶赴一场与祖国母亲的美丽盛会——“亲情中华”慰问演出。

  一个月前,这样亲人团聚的温馨场面同样出现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1月9日晚,可容纳近1500人的纽约曼哈顿市政厅剧院演出大厅座无虚席,“亲情中华·欢聚纽约”文艺晚会在这里登台亮相。活动承办方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马粤介绍,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召开一周后,门票就一售而空。

  “我们为侨胞带来的不仅是精彩的演出,更重要的是给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送来祖(籍)国的温暖和关怀。”“亲情中华”北美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一语点明此行的主旨。

  正如许多侨胞所言,每在异乡多待一天,对于故乡的思念就深一分。新春佳节,故乡的亲人带着一台“文艺大餐”专程前来慰问,这是最令海外游子激动的消息。“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也成为艺术团每一站的常态。

  其实,对于许多海外侨胞来说,几乎年年如期而至的“亲情中华”艺术团早已是熟悉的老友。奥地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张维庆曾在2008年迎接“亲情中华”艺术团第一次赴奥地利演出。“可以说我们见证了‘亲情中华’这个优秀品牌的诞生和发展。这次听说艺术团时隔多年再次带来高水准、高规格的演出,我们侨界非常期待。”张维庆说。

  艺术团为侨胞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更是浓浓的乡音和深深的乡情。在北美,《春天的故事》、《十五的月亮》、《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次又一次触动侨胞的心弦,悠扬的马头琴声更将海外游子的思绪带回日夜惦念的故土;在欧洲,《我爱你中国》、《茉莉花》、《愚公移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无数次引发全场动情的合唱,胡琴独奏、川剧变脸等表演则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意大利的演出现场,旅居海外15年的侨胞张锐听着台上著名演奏家姜克美演绎的一曲苍劲古朴的板胡独奏《桃花红》,泪流满面。“我的父亲也会拉胡琴,听到这曲独奏就特别想念父亲。”张锐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回家,平时不好意思也不知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但当熟悉的胡琴声响起,他再也无法克制喷涌而出的思亲之情。“我录下了独奏的视频发给父亲,并且告诉他,‘爸爸我想你了’。”

  这样感人的画面在“亲情中华”演出的台前幕后还有许多。侨胞们感动于艺术家的用心表演,更感动于祖国母亲的记挂与惦念。“我们海外侨胞就像一只只风筝,不管飞得多远,线头永远在祖国母亲的手中。”张维庆在看完演出后动情地说。

  以艺会友的友谊使者

  热盼“亲情中华”艺术团的不只是当地华侨华人。2月7日傍晚,奥地利观众奥利文早早来到维也纳工会艺术中心,等候“亲情中华·欢聚维也纳”演出的开始。

  奥利文格外期待这一天的演出,因为他的妻子黄雪琳将作为当地华人代表,上台与“亲情中华”艺术团的艺术家合作演唱一首中文歌曲《家和万事兴》。“每年,我都会观看好几台当地华人组织的‘春晚’,我觉得中国文化非常酷。”受到妻子的影响,这位中国女婿对于春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陌生。

  “但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如此专业的中国文艺表演。”看完当晚“亲情中华”的演出之后,奥利文兴奋地拉着妻子的手连声赞叹。尤其是第一次现场欣赏柔术、转碟、抖空竹等杂技表演,更让奥利文常常看得“目瞪口呆”,感慨“专业”这个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演出的精彩程度。

  在“亲情中华”的每一站演出中,像奥利文这样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和折服的国际“粉丝”有很多。无论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在葡萄牙、奥地利、意大利,观众席的前几排常常可见一张张金发碧眼的面孔,饶有兴致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不时迸发出热烈的鼓掌声与喝彩声。而“亲情中华”的艺术家们也总是向观众热情地伸出友谊之手。

  在意大利蒙特卡蒂尼泰尔梅站的演出尾声,全总文工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郑咏与当地音乐人马戴欧深情合唱了意大利歌剧《茶花女》中的选段《饮酒歌》,将现场气氛引向最高潮。虽然只是在演出前几个小时进行了简短的沟通,但两位歌唱家中西合璧的默契演绎,依然令全场沸腾,许多意大利观众听到自己国家的名曲,更是激动地起身欢呼,大声叫好。

  “这是我专门为这次巡演准备的节目,借此向台下的国际友人问好。”郑咏说,在葡萄牙、奥地利和意大利其他城市的演出中,即使没有搭档,她也会清唱一段这支名曲,献给当地观众。

  正如“亲情中华”欧洲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所说,“亲情中华”艺术团此行是一次亲情之旅,也是一次友好之旅、文化之旅。艺术团不仅慰问侨胞,探望亲人,同时也通过跨越国界地域的艺术,与当地民众交朋结友。

  “我们当地民众对于中国的语言、风俗、文化都充满兴趣和好奇,我们非常欢迎‘亲情中华’艺术团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感受中国农历新年的欢乐氛围。”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一名地方官员在看完演出后如是说。

  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

  抛起空竹,快速转动手中的绳子连跳7下,然后稳稳接住落下的空竹……舞台上,来自中国杂技团的一名年轻演员刚刚娴熟优雅地完成这套动作,台下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只是整台演出中的一个闪亮片段。用“文化大餐”形容今年“亲情中华”艺术团为海外观众奉献的文艺演出可谓恰如其分。除了侨胞耳熟能详的中文歌曲,杂技、器乐、川剧变脸等众多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让海外观众大饱眼福,连连为中国文化点赞。

  在北美洲和欧洲,中国杂技团分别表演了《大武术》、《指尖流奏——拍球》、《腾·韵——顶碗》和《喧歌嬉调——转碟》、《俏花旦——集体空竹》、女子柔术等拿手绝活儿,完美展现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魅力。

  参加“亲情中华”欧洲慰问演出的中国杂技团演员樊梦蝶告诉记者,这些精心准备的节目“大有来头”。比如《俏花旦——集体空竹》不仅曾经登上央视春晚,还曾获得国际杂技届最高奖项“金小丑奖”。“抖空竹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演员造型和表现形式上融入京剧中刀马旦、花旦的元素,使整个节目更有‘中国味儿’。”

  中国广播艺术团胡琴演奏家姜克美的胡琴演奏同样令现场观众沉浸于中国民乐之中,陶醉不已。一首充满陕北地方特色的板胡独奏《桃花红》和一曲京韵十足的京胡独奏《夜深沉》,时而沉郁,时而高亢,时而柔美,时而硬朗。姜克美告诉记者,这已是她连续第十个春节奔波在海外演出的路上。虽然辗转各地十分辛苦,但姜克美觉得,能够通过一把小小的乐器,碰撞出听众心灵最深处的情感,让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和其中承载的深厚文化,并让他们对中国艺术肃然起敬,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姜克美道出的是艺术家们的共同心声。“看到我们的演出能为海外观众带去欢乐,尤其是场下的国际友人十分喜欢我们地道的传统艺术,我们感到特别欣慰。”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青年演员颜智说。在这次“亲情中华”的慰问演出中,他和同伴夏欢一起在传统川剧变脸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融入木偶绝技,使得手中的木偶可以和真人一样自如变脸,成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我们表演中的手眼身法都延承了传统川剧的韵味,希望能借此向海外观众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夏欢说。

  “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观看来自中国的文艺演出,但这次展现的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我震撼,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国艺术,感受中国文化。”葡萄牙葡中世代友好协会主席托拉马略将军在观看演出后这样说道。

  “我们自己每次看这些节目都有新鲜感,而看到老外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就更高兴、更骄傲!”如葡萄牙中华总商会会长蔡文显所盛赞的,“亲情中华”的高水准演出不仅让侨胞一解乡愁,而且还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海外掀起更加热烈的“中国风”。

跨越山水送温馨(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华裔维权先参政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