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我为什么到中国做音乐(音乐人谈民族音乐发展②)

老 锣(德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23日   第 07 版)

  20多年前我为什么来到中国?就是因为发现在西方对中国音乐一点也不了解。目前整体情况比那时候好,但还不是特别理想。可以说,西方人对中国音乐总的来说还是陌生。比较内行的人和对音乐感兴趣的人,他们当然知道中国的京剧,但即便是京剧,对西方人来说也是陌生的。更不用说中国当代音乐了,传播的空白空间还相当大。

  如果要传播到世界去,中国音乐的魅力有可能是什么?经过好几年,我才心里有数。我认为是中国韵味。韵味说起来挺虚的,一句话没法总结,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体会的东西。中国音乐的韵味是需要音乐家去挖掘的一种魅力,然后找到一个当代的音乐语言把它表现出来,融入到当代艺术,这样才会有传播力。中国音乐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音色。中国的发声方法特别的丰富,相比之下欧洲现在的发声方法就很单一,流行音乐的发声方法基本上只有一种,古典音乐就是美声唱法。如果中国音乐能把自己独特的音色运用到当代音乐作品里,对于发展中国音乐也是大有益处的。

  总的来说,中国音乐要传播出去,就必须找到一种可以代表中国的声音,这种声音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有所创新。还有就是中国人自己不要把民间音乐或民族音乐看低。大家常有的思维方式,好像觉得民族民间音乐比古典音乐低一等。其实从专业角度讲,它们并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从外部环境讲,我认为,首先要培养音乐人的兴趣。年轻音乐人觉得什么样的音乐好听,想做什么样的音乐,这些都是需要引导的。要让他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根基,不是说一上来就让他发展中国音乐。第二,要提供好的环境让音乐人可以上台。现在有许多想创新的小组合、小团队,也有一些突出的音乐人或歌手,应该给他们提供好的机会、好的舞台,让大家都看到。这很重要。他们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可能性。中国音乐是那么丰富,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应该有各不同的可能性。

  (老锣:中国新艺术音乐的作曲家、创立者。本系列与东南卫视《天籁之声》合作,由郑 娜采访整理)

  

传统文化素养应高价值评估(透视传统文化节目热②)
《朗读者》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
我为什么到中国做音乐(音乐人谈民族音乐发展②)
林兆华将挑战今年最重磅戏剧展
好极了(墙内看花)
新编钟问世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