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其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京津冀地区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三地之间发展差距较大,限制了其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解决这些问题,亟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制。北京“大城市病”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是北京承载的功能过多。按照北京的四个中心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当前重点要实行疏堵结合、双重调控。“疏”就是根据北京周边地区的条件和功能定位,将北京非首都功能分层次疏散到多个地区;“堵”就是按照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严格设置人口和产业准入门槛;“双重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两手并用。
建立京津冀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京津冀公共资源的全域全面全民共享。当前亟须加快推进交通、市场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的轨道和公路交通网络,实现港口、机场以及路政、养护、征稽、收费管理服务一体化;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资金、人才、技术和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接轨。
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机制。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应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地应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形成新型合作机制,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和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邹雅婷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