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喀什人和巴扎(TA说维吾尔族)

亚力昆(维吾尔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11日   第 07 版)

  喀什噶尔,这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是新疆南部、帕米尔山脚下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喀什巴扎是一个谜,是一部难以解读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的百科大典。巴扎是喀什的灵魂,你若能解读喀什巴扎,你就算认识喀什。

  除了农田,也只有巴扎是喀什人的第二生命了。喀什的巴扎不是与生俱来的,她几乎是民间百姓的即兴之作。喀什人生性豪爽,豁达开朗,常常扎堆凑热闹,哪里人多,哪热闹,哪里就有巴扎。人民流连于此,或购物,或聊天,或品尝美食,或闲逛街市。“巴扎”这个称谓,就成了民间百姓的街头之作,也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如此朗朗上口的通俗叫法。

  喀什人凑堆儿,却不乱分寸,卖土陶的不会往衣料摊子凑,卖风味小吃的也不会在小百货摊边套近乎。分门别类,划行归市是这个现代市场的要素之一,早已被维吾尔人记于心,动于行。喀什有名的库那克巴扎(玉米市场)、吐麻克巴扎(帽子市场)等等都是由此而成名的,有的已运转三、四百年,成了传世之作,今天依然十分兴盛。

  喀什人的巴扎意识是在巴扎中树立起来的。巴扎像一座淘不尽的山,令多少“淘金者”拜倒在“金山”下。它像天方夜谭中的“魔毯”、阿里巴巴宝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没有钱花了去巴扎,遇到喜事去巴扎,心绪烦闷去巴扎,巴扎成了一种寄托。她是欢天喜地的发祥地,是排忧解愁的好去处,是一块难以名状的精神领地。

  今天喀什市这座小城经商者高达两万余人,真是“三人行必有一商”。这些经营者携家带口不仅养活了自己,养活了家人,还向国家照章缴税。喀什市的财税收入中,三分开之一来自个体私营者。这么多人靠巴扎维持生计,巴扎却不被涌来的“淘金大军”淹没、挖空,而是一年比一年繁盛。这些年来,生意人虽然抱怨生意不好做,但还是有利可图,仍然靠巴扎养家糊口,一旦脱离巴扎他们将何以度过生计?

  在喀什人看来,不逛巴扎不算维吾尔人,不懂巴扎不算维吾尔人。巴扎犹如护身符,不能轻慢她,不能疏远她,更不能背弃她。维吾尔人还常叨念着“只要去巴扎”的口头禅,巴扎常令他们惬意和充实。这句极平常的话,不仅是精神支柱,且是物质保障,只要去巴扎就能赚几个钱;只要去巴扎,心底就踏实;只要去巴扎,一切都不愁……殊不知这种浅显的市场经济观念却显示着现代经济的头脑。难怪喀什人感慨道:“巴扎能养人,巴扎养活了多少人;巴扎能富人,巴扎富裕了多少人!”

  改革开放以来,喀什巴扎获得了新的生机,旧时的面貌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气派的大型集贸市场为人民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同时养育了一户又一户富足人家。巴扎是一块风水宝地,宝地上的人民如鱼得水,捭阖自如。

 

  注: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2015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为448.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38%,主要是维吾尔族人。

维吾尔族:天山南北舞翩跹
喀什人和巴扎(TA说维吾尔族)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