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不一样的“青岛旅游范”

杨 瑶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6日   第 10 版)

  图为青岛市区的空中俯瞰图。
  (资料图片)

  图为2016年“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活动现场的帆船和游艇。
  张岩摄(人民视觉)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在拥有71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44处海滩。无论是常年守着大海的岛城市民,还是奔着大海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海岸线上绵延不绝的金色沙滩总是人们心目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还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崂山,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以及万国建筑博览会。而如今,新的旅游业态和项目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亮色。

  “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500亿元以上……”这是日前山东省旅游数据和信息中心发布的有关2016年青岛旅游的“关键词”。

  游客人数与旅游消费总额的强劲增长,得益于青岛这座城市旅游业改革创新迸发的强劲活力,更得益于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让旅游业“新”意十足。

  

  邮轮旅游开启“黄金时代”

  庞大的身驱,富丽堂皇的船舱,华丽的舞会……邮轮犹如一座在海洋上流动的城堡,曾经搭乘豪华邮轮出游被看作是件奢侈而神秘的事情。而现在,伴随着邮轮母港城市的兴起,这样的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就在不久前,一位70岁的青岛老太太登上了青岛朝日邮轮有限公司的“红宝石公主号”邮轮,圆了自己的出国梦。

  作为国内改革开放后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城市,青岛早在1979年就开始接待国际到港邮轮。目前,青岛已是中国接待国际邮轮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5年5月,青岛邮轮母港首航,青岛邮轮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为继香港、上海、天津、厦门和三亚之后,全国第6个拥有邮轮母港的城市。转眼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以邮轮母港为中心的“后海”蓝色经济新岸线正在初见端倪。

  十七根巨大的钢架组成青岛游轮母港客运中心的主体风帆造型,与青岛“帆船之都”的城市主题相吻合。青岛邮轮母港建有3个专用泊位,岸线总长度达966米。其中新建超大型泊位1个,码头长度490米,陆域纵深95米,吃水13.5米,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2.5万吨级“海洋绿洲号”和“海洋魅力号”邮轮,规划年游客量为150万人次。

  截至目前,青岛已接待游客逾12万人次,成功运营125个邮轮航次,是全国已建成邮轮港开港首年经营航线和接待旅客最多的港口。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公布,青岛作为新兴的邮轮旅游城市,在规划中被提及,与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一并被列入邮轮旅游重点支持城市,为青岛邮轮旅游发展再添新动力。

  不仅如此,2016年5月,青岛还获批国字号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成为继上海、天津、深圳之后全国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2016年5月,青岛成功举办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世界级邮轮行业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代表参会,会上发布《青岛共识》,创新搭建邮轮旅游国际发声平台。

  面对邮轮旅游蓬勃发展的“黄金运势”,青岛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邮轮产业布局,逐步发挥邮轮城带动经济发展、增强区域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同时,积极开发设计一批有吸引力的邮轮旅游产品与线路,打造青岛成为中国邮轮产业“模式创新的先行区”、“高端服务的前沿区”和“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工作也已经开展,最终实现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的发展目标。

  邮轮旅游不仅仅是旅游的一种形式,它还连接着船舶制造业、航运业、服务业等,也是推动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邮轮旅游开启了“黄金时代”,并逐渐成为青岛旅游的新名片。频频获国家支持的背后,是青岛发展邮轮旅游的独特优势,更有整个城市为之配套的规划先行。

  立体城市枢纽初现

  去年12月,青岛地铁三号线正式开通,山东也首次迈入了地铁时代,从青岛站到青岛北站全程仅需40分钟,横跨城市南北的出行线路,就像连接城市细胞的微循环,为出行又增添方便。

  除了城市“微循环”,正在建设的青岛胶东新国际机场的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奋战在这里,为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增砖添瓦。1月11日,航站楼非高地铁区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为2017年的主体攻坚年打下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连接城市的机场高速也在加紧建设,将有效整合新机场周边现有交通资源,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零换乘”和“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

  海、陆、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老牌旅游城市积累的客源条件,再加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岛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以独特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

  城市枢纽架构的打通,让旅游业态的延伸发展大大受益。

  今年元旦三天小长假,青岛市累计接待游客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8.5%。海滨风景区接待游客1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6.6%;崂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0241人次,同比增长8.4%;极地海洋世界、青岛海底世界分别接待游客0.76万人次和0.64万人次;方特梦幻王国接待游客0.42万人次;青啤博物馆接待游客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

  伴随着青岛推进实施建设国际城市,西海岸的文化产业、滨海旅游,对标墨西哥坎昆岛正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崂山以及大小珠山景区对标瑞士少女峰建设自然地貌的天然度假区等工作已经着手开展。除此之外,近郊的大沽河生态游,莱西休闲观光游,即墨田横岛民俗游等等也被深度开发。

  产业链的深度开发

  位于西海岸的东方影都,2017年将有一个新的项目值得期待,“一站式的主题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将在今年正式亮相运营。

  “青岛东方影都,就是将影视拍摄、外景、制作、会展等全产业链和大型舞台秀、酒店群、主题公园、商业等结合在一起,大家来这里的体验就更多。”青岛万达东方影都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估算每年将吸引2000万游客,可为青岛创造以亿万元计的经济效益,将超越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成为全球影视文化生活之都。

  除了文化类项目,青岛市对“蓝、高、新”项目的扶持引导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初,青岛市旅游局联合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旅游集团等单位,设立初期规模10亿元的市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蓝、高、新”项目进行扶持引导。规划总投资3000亿元的80余个旅游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58个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呈现功能种类全、投资规模大、区域分布广等特点,涵盖邮轮、滨海度假、研学旅行、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

  同时,推动境外游客离境退税等政策落实,拓展扩大免税店覆盖面和规模,吸引过境旅游、商务客源。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组织参加相应国际旅游展,针对日韩、东南亚、欧洲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境外旅游营销。

  此外,突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提升凤凰岛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度假地的度假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配合开展“中日韩海鲜大赛”“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活动,打造形成特色突出的滨海度假旅游集群。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制定出台新的邮轮旅游扶持政策,引导海上旅游企业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试点示范开发条件成熟的海岛旅游项目。

  去年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青召开,总结青岛经验,吹响了全国工业旅游的号角。以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为主题的“旅游+”应运而生。“旅游+”是青岛旅游的新业态,更是旅游与“工业”、“文化”、“游学”等元素多元融合的新产品。

  来自青岛旅游的更多“+”敬请期待。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落户青岛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资讯速递
责编:杨俊峰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