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西班牙,人们常常将其与“热情”联系到一起。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翟莹熙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西班牙人对中文的热情。
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翟莹熙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执教,这期间她接触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是18至28岁的大学生,但也有一些年龄更大的人来学习中文。其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翟莹熙回忆说,“老先生名叫提奥,他学习的是初级班课程。班上除了他以外都是20多岁的大学生,满头白发的提奥在班里显得十分特别。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他在学习上有些吃力,记忆力和反应力明显比不上年轻人。课堂复习时,如果发现自己没有记住前两天刚学的单词,他会很懊恼、很沮丧,小声嘟囔着说他明明复习了很多次,为什么还是忘记了。这时我就会表扬他的认真和进步。提奥的确学习极其认真,积极主动。课下我时常和他聊天,让他尽量多练习口语,让他更有成就感。”
翟莹熙在进一步接触中了解到,提奥的家离孔院有100多公里的车程,他每周二开车来孔院,上完课就住在旅馆,直到上完周四的课他才回家。看到提奥学习中文这般辛苦,翟莹熙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对中文有这么大的热情,“他的答案很朴实,是出于喜欢。中国对他来说是东方的遥远国度,也因此显得神秘而特别,再加上现在中国发展得很快,很多人都对中国感兴趣。退休后,提奥虽然时间更充裕了,但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不适合远行,无法亲自来中国看看,所以他想学习汉语,这样也能间接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翟莹熙说。
教提奥这样的“大学生”,翟莹熙感触颇多,“我真的非常钦佩他。可以说,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会体会到挫折感,而且非常吃力,但可贵的是他一直在坚持。反观我自己,如果不断面对这样的挫败感,可能难以坚持下来。提奥的毅力很值得我学习。”
海外执教期间,翟莹熙还接触到了一些6至14岁的孩子。当地“超能儿童组织”与孔院联系,由孔院为这些具有过人天赋的孩子设计了一系列的汉语入门兴趣课程。“我们给孩子们安排了汉语入门课,也有传统文化欣赏课。我负责给他们上绘画课,教他们画大熊猫和京剧脸谱。”她翻看着当时在课堂上拍摄的照片说。“这些孩子们上课时很专注,作画时会和同伴讨论对中国和绘画的看法,课堂效果很不错。课程结束后,他们还很羞涩地送了我小礼物呢。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能看出他们充满了对中国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家长也反馈说孩子很喜欢这些课程,有不少孩子打算来报名学汉语,并希望孔院能给他们专门开班。”翟莹熙说道。
与西班牙人的零距离接触,使翟莹熙亲身体验到了他们对中文和中国的喜爱,也更增强了她教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的动力。海外执教经历还让她收获了友谊。“在西班牙的一个传统节日,提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们相处得很愉快。还有不少成年学生也逐渐地和我成为了朋友。一年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结束后,我回到中国,我的学生来中国时还会来找我相聚。在海外教中文,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收获了友谊,交到了朋友。看,我的收获大吧。”翟莹熙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