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好书是你的秘密(作家谈)

梁鸿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8日   第 07 版)

  只有写下这个题目,才意识到话题的困难。不同时代、在世界各地,都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好书”。世界名著、获奖巨作、传世经典,我们是吮吸着这些精神产品的奶液和蜜汁成长的,我们以与它们相伴为荣,曾经在翻看的书页间勾勾画画、寻章摘句,思想着好书的思想,呼吸着名作的呼吸,以确证修养、认知见识。

  可谁也拿人的直觉和禀赋没有办法——有天然的吸收能力,也有巨大的排斥能力,愿意为自己所真正喜欢的飞蛾扑火,但不愿被某种刻意和深沉牵着鼻子走。糖包再好,抹了蜂蜜,也受不到欢迎。书的选择,说到底是见仁见智、各有所爱,“趣味无争议”之于选书,是再恰切不过的,只要与喜好相契合,便会不管不顾、不对路子,谁劝也没用。

  这倒不是由“好书”的标准造成的,而且标准亦非哪个人所能造得出来。比如,当你听说明天就要踏上一次说走就走的冗长旅途,在你收拾行装的时候,难道没有感觉到选一本中意的书有多难吗?此时你脑际涌现过什么样的念头呢?是好读,短小,还是情节抓人,以及语言有味道?是诗集、非虚构,还是小说、散文?此时的选择与受教育、长知识、增加品位毫无关系,这个关头你才发觉,知识体系、价值标尺、别人推荐,完全帮不上忙,中意的书一下子躲得无影无踪。

  再比方,你即将作为分母不得不去参加一场乏善可陈的会议,行前你带哪本书?会场上你什么招儿都没有,只能寄希望埋头于一本带劲的书,如同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但你同样能意识到,找到好稻草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符合心意的书到底长什么样?也许你指望读书有助于打开感官,促使你像苏珊·桑塔格说的那样,“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从对世界的感受出发,让世界上那丰富的色彩、形状、线条或平面所具有的深度、广度,去阻止感觉的贫乏、消弭内心的荒芜,进而检视自己的过往,或开启新的生活方式、看世界的态度,这并不容易。固执的偏见会使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性面前陷于盲目,如果执意让封闭为孤寂寻找借口,就难以丰富自己。我们求助于书,希望籍之早日去除实用主义看待一切的习惯,籍之避免戴着面具面对他人,籍之热爱生活、增加个人趣味,而这样的书你见到、读到过多少?

  有人靠口碑选书、读书,关注经典,在乎行进在经典路途上的书。但更多的人会独自找寻、打捞思想的点点滴滴、感觉的吉光片羽。我极力躲开那些在市场上滚烫的书,怕晃着眼睛、烧了眉毛。只希望找到让自己心中某个角落得到点滴浇灌、片刻滋润的书,哪怕能够让自己目光延伸到一点点也好,哪怕被蒙蔽的地方照进一点光亮,让嗜好得到丁点儿满足,与外部世界接通一下子,也不错。读书于我,并非想得到大雨如注的浇灌、醍醐灌顶的启发。平常生活,往往难有视通万里、目接千载的冲动。

  契诃夫是小说圣手,但书信同样很棒,他17岁的时候写过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曾经像子弹一样击中了我,“在这个万分险恶的世界上,对我们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母亲更宝贵的了。”

  昨天夜里重新观看美国电影《时时刻刻》,我脑海里浮现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当代人的印象》一文中说过的话——“生活每天都抛出许多珍宝,每天都暗示着连最健谈的人都表达不完的东西……即使把过去所有的时代供我们选择,今天还是有一些我们不愿意交换的东西。”是的,昨天的任何东西难道会比今天的更具体、更生动、更美好或更昭示未来吗?我们学习拥有体会今天美好的能力,养成吸收接纳美好之道的能力,不是最为要紧的吗?

  因此,找一本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寻求与自己心灵深处最秘密的契合。顾不了公众的舆论和评价,自有内心呼唤你。出版物高度过剩时日久矣,找到一个让自己欣喜或会意的段落依然困难——哪怕是从一本名声很响的书里。2017年第一天的下午,一家人要去看电影,我又犯了临出门之前四处找书的毛病,掂量再三,最后装入我大衣口袋里的是“老人美”版连环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只有我知道这三本“小人书”之于我的意义。那天,这三本小人书在我口袋里热了,又凉了,被放回书架。它们在我心里。

  好书有使命,绝非用以自说自话,可它具有足够的激发力,会让你重拾信心、面对生活难题,书里一段话、一个人物或多或少会启示、推动你向不同方向迈进一步。好书蕴藏力量,激发好奇心,不一定指引你,但必引发思索。所有走心的书还是灵感的源泉,因为一个句子,一个字眼,可能让你相信写作本身的魔力,看到语言的巨大可能性。

  能让你牵挂的书是开放的。愿意读书这件事说明你想踏入新的生活与思想疆域,而非简单获取实用技能。读书太普遍,已非高雅之举,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被那些无聊无趣无生机的所谓好书消磨了光阴。“好书”自有吸引人的道理,好书是你的秘密,你不愿意过多谈论,只愿时常相伴。

新马华文文学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文学聚焦)
好书是你的秘密(作家谈)
庸常中的一闪念(新作评介)
徐则臣新作《王城如海》表现新北京世相
赵本夫新作《天漏邑》创建文明寓言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