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玉渊潭的传说(历史名人话京城)

汪曾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1日   第 10 版)

  玉渊潭公园范围很大。绕湖边长堤,转一圈得一个多小时。堤上有人遛鸟。有人打拳、做鹤翔桩、跑步。更多的人是遛弯儿的。

  每天遛弯儿,总可遇见几位老人。常见,面熟了,见到总要点点头:“遛遛?”——“吃啦?”——“今儿天儿不错——没风!”……

  几位老人都已经八十上下了。他们是玉渊潭的老住户,有的已经住了几辈子。他们原来都是种地的,身子骨都挺硬朗。我听他们聊,不免问问玉渊潭过去的事。

  老人们说:这玉渊潭原本是私人的产业,是张某某的(他们把这个姓张的名字叫得很真凿,我曾经记住了,后来忘了)。那会儿玉渊潭就是当中有一条陆地,种稻子。土肥水好,每年收成不错,玉渊潭一带的人,种的都是张家的地。

  这张某某是怎么发的家呢?他是做“供”的。早年间北京人订供,不是一次给钱,而是分期给、按时给,从正月给到腊月,年底下就能捧回去一盘供。这张某某收了很多家的钱,全花了。到了年根儿,要面没面,要油没油,拿什么给人家呀!他着急呀,睡不着觉。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里听见有人跟他说:张某某,哪儿哪儿有你的油、你的面,你去拉吧!他醒来,到了那儿,有一所房,里面有油,有面。他就赶着车往外拉。怎么拉也拉不完。起那儿,他就发了大财了!

  这个传说当然不可信,情节也比较一般化。不过也还有点意思。这个传说让我了解了几件事。

  第一,北京人家过年,家家都要有一盘供。供,就是把面擀成指头粗的条,在油里炸透,蘸了蜂蜜,堆成宝塔形,供在神案上的一种甜食。这大概本来是佛教敬奉释迦牟尼的东西。《红楼梦》第一回写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小心,油锅火逸,造成火灾,可为旁证。不过,《红楼梦》写炸供是在三月十五,而北京人家摆供则在大年初一,季节不同。到后来,天上地下,各教神仙都有份。似乎一切神佛都爱吃甜东西。其实爱吃这种甜食的是孩子。北京的孩子大概都曾乘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地掰过供尖吃。到了撤供的时候,一盘供就会矮了一截。现在过年的时候,没有人家摆供了,不过点心铺里还有“蜜供”卖,只是不复堆成宝塔形,而是一疙瘩一块的。

  第二,我这才知道,北京人家订供,用的是这种“分期付款”的办法。分期付款,我原以为是外国传来的,殊不知中国,北京,古已有之。所不同的,现在的分期付款是先取了东西,再陆续付钱,订供则是先钱后货。小户人家,到年底一次拿出一笔钱来办供,有些费劲,这样零揪着按月交钱,就轻松多了;做供的呢,也可以攒了本钱,从容备料。买主卖主,两得其便。这办法不错!

  第三,这几位老人对这传说毫不怀疑。他们是当真事儿说的。他们说张某某实有其人,他们说他就住在三环路的南边。他们说北京人有一句话:“你有钱!——你有钱能比得了张某某吗?”这几位老人都相信:人要发财,这是天意,这是命。因此,他们都顺天而知命,与世无争,不做非分之想。他们勤劳了一辈子,恬淡寡欲,心平气和。因此,他们都长寿。

  (作者为已故著名作家。本报有删节)

  

2016年北京PM2.5浓度降9.9%(聚焦京城)
继续坚定不移铁腕治霾
快乐冰雪 全民健身
东城 老胡同有了新管家
玉渊潭的传说(历史名人话京城)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