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徐小斌:刀尖上的旋舞(作家近况)

舒晋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1日   第 07 版)

  徐小斌

  有人说,徐小斌的写作是“刀尖上的旋舞”。而她本人更准确的定位是“刀尖上赤足的旋舞”。

  如同小人鱼为了爱情喝下巫师的毒药一样。疼痛,才会使人清醒和刺激。

  她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小人鱼,痴迷于爱,痴迷于美,更重要的,是痴迷于真。

  世界上有些内心真纯的人,会一直拒绝长大、到死还保留着童心。

  这是高尔基写托尔斯泰印象记里的一句话,这话同样适合徐小斌。

  熟悉小斌的人,都会觉得她长不大。即使现在,在文坛驰骋了近40年,她才开始“试图重新看世界”,重新看的结果是深感自己的无知无能。曾以为自己是可以独来独往、无所畏惧的独行侠,现在才深知,自己不过是一粒尘埃——只不过比别的尘埃任性一点而已。

  因为任性,她在插队的时候,一声不吭地跑去销了户口,一副瘦弱的肩膀承担起黑土地上的沉重孤苦与寂寞;因为任性,她曾躲在文学的蚌壳构建着自己的乌托邦世界。

  转插回京后徐小斌被分配到西郊粮食仓库机电科当钳工,后来又当刨工、车工,高考制度改革的时候,她是开着刨床复习的,居然考上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还拿了全校数学第一。徐小斌说,如果不是文革或许会有更多的选择,而那9年的工农兵生活,只给自己留下了写作这一扇窄门。

  真正走上文学之路,是因为她在大二时写的一篇作文,引起了当时汉语教研室的杜黎均老师的注意。他找到徐小斌问她有没有小说。徐小斌拿了一篇4000字的习作交给杜老师,没想到这篇习作后来登上了《北京文学》1981年第2期新人新作栏的头条,还配了精美的插图。

  1981年末,徐小斌的第二篇小说获了《十月》杂志首届文学奖,在颁奖会上认识了宗璞,并从此成为忘年交。徐小斌的第一个中篇《河两岸是生命之树》,便是 在宗璞的鼓励下寄给《收获》编辑郭卓、李小林的。此小说题目源自《圣经》中的一句话:“河两岸均为生命之树,月月结果,其叶可治万邦之疾”。《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得到宗璞的高度评价,更让徐小斌下决心穿上了“写作”这双红舞鞋。

  在新作《任性的尘埃》(海峡书局)里,她写道:任性,就有可能得到相对的自由;任性,就是企图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超越自己。

  岂止是简单的“超越自我”,她简直有些“自虐”:既不愿重复别人,更不愿重复自己,希望每一次都能把自己最新鲜最深刻的感悟带给读者。也因此,在徐小斌的作品中基本看不到互文关系,她的每一部长篇都风格迥异。最初的长篇小说《海火》因为描写的是大学,叙事风格有点学生味;《敦煌遗梦》写宗教故事,于是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羽蛇》写五代女人的心灵秘史,文字如热带森林里繁茂的植物和奇丽的花朵;历史小说《德龄公主》则采用明清小说的手法,颇有《红楼梦》的韵味;2012年出版的当代讽刺小说《炼狱之花》,当代年轻人的语言颇接地气;而2013年出版的《天鹅》,一开始就定位为白描式的朴素手法。

  评论家戴锦华在长篇评论中认为《海火》是徐小斌小说形式的分界线,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则认为变化始于《迷幻花园》。实际上徐小斌内心的变化时期是《炼狱之花》。如摩菲定律所说“面包掉地时,黄油一面朝下的概率与地毯的价格成正比”。那时,徐小斌深感整个社会游戏规则的改变,很希望此书如那块涂了黄油的面包,能在时代的昂贵地毯上留下一点痕迹。

  当下写现实主义的太多,中国传统文学中《山海经》《搜神记》《聊斋》等等这一脉越来越弱,以至于想象力和原创力呈现极度匮乏之势。徐小斌不想被庞大的现实主义挤掉,她的作品总是充溢着奇幻的神秘色彩,大概缘自祖籍楚地的巫风。在徐小斌的印象中,姥姥和妈妈经常会做些怪梦,每天一大早,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说梦,回忆她们经历的怪事。这些经历对她影响很大,又有一种原始的恐惧感。她又比较早地读了《聊斋》《红楼梦》,这使她的作品总能展示出独特的风云谲秘又奇幻瑰丽的世界。

  徐小斌的每一部小说都有着故事背后的象征或隐喻。她希望表层的故事抓住更多的读者,更希望她的知音能读懂她内在的表达。比如在《天鹅》的写作中,徐小斌弃绝了惯用的华丽句式,尝试“仿真”式的写法,用一种现代性来诠释带有古典色彩的爱情故事。她甚至尝试将当时最新的当代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小说中,即“当生命走到尽头,身体机能尽失时,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看来,徐小斌的情趣,不是哲学层面,她是敞开生命的一种实验。她提供的经验是,日常的逻辑已经死亡,唯有在非逻辑的另类表达里,大概才有一种突围的可能。

  她并非朋友所说的那么“坚强”,相反,她敏感、脆弱,而且经常莫名恐惧。徐小斌之所以能够坚持的勇气和动力,来自父亲和她很小的时候遇见的一个人。“他们对我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和爱滋养了我的一生,让我即使面对黑暗也永不坠落。”

徐小斌:刀尖上的旋舞(作家近况)
国家层面交往推动中外文学交流(文学聚焦)
向《咬文嚼字》编者进一言(作家谈)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