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舞剧《仓央嘉措》:

如何做到口碑与市场双赢

本报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05日   第 07 版)

  舞剧《仓央嘉措》讲述了西藏历史上著名诗人及政治人物仓央嘉措,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刚刚摘得第十届舞蹈“荷花奖”的舞剧《仓央嘉措》,让丁伟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作为国家一级导演,同时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掌门人”,丁伟有着令同行羡慕的经历。他曾经连续四次执导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并且担任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文艺演出的总导演。

  现在,丁伟谈得最多的是《仓央嘉措》。这部舞剧对于他和歌舞团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作品。对他,这是离自己的心最近的一次创作。对歌舞团,这不仅是建团60多年来的第一部舞剧,也是第一次以口碑和市场全面宣告胜利的成功实践。如今,国有艺术院团依旧身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期,《仓央嘉措》在短短一年里摸索出的创作思路、市场模式、品牌锻造之术,无疑已令其成为改革之中的佼佼者。

  《仓央嘉措》于2015年年底首演,至今恰满一年,但是创排时长达三四年之久。作为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人物,仓央嘉措这个创作题材并不好把握。歌舞团为此请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等许多专家,举行座谈研究,最后定下人物故事的走向,那就是把仓央嘉措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表现包括乡情、亲情、爱情等这些容易触发人们共鸣的情感。整体风格上则确立了“淳朴”“安静”的基调:服装用的是青海来的粗土布;灯光用得最多的是一盏灯;音乐摈弃大交响,更多的是一把笛子、一架钢琴;主角的选择上,有着澄澈的眼神和宁静的内心也成为必要条件。

  事实证明,《仓央嘉措》的艺术定位是准确的。它不仅受到藏学界、艺术界和媒体的盛赞,也得到市场的肯定。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基础上,《仓央嘉措》从第二场就开始盈利,目前已在国内巡演了16个城市、演出达40多场,所到之处票全部卖空,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丁伟还记得,刚开始在北京演的时候,曾经有家知名剧院把一年之中最差的档期排给他们,“因为不看好”。没想到演出时场场爆满,过后剧院又找到歌舞团问:“我们接着把十月最好的档期留出来,你们还能接着来吗?”

  《仓央嘉措》的成功近看是一部作品立起来,远看是一批演员立起来,一个院团立起来了。主演黄琛迪因为这部剧,从刚毕业的学生历练成为优秀青年舞蹈演员。以前团里的老演员也因为参与这部剧,一改之前懒散、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变得积极、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2013年,全团满打满算只有20多场演出,演员收入极低,人才流失严重,而现在这些都因为一部剧得以改变。“一部优秀的作品对一个院团的影响太大了。”丁伟反复感叹。

  正因为深知其中的不易,团里对《仓央嘉措》的演出质量把关也非常严格。每到一个城市演出,丁伟都要求演员们到当地寺庙去体验一下,特别是主要演员,一定得让心静下来,早早地沉浸到剧中的状态。此前,因为经验不足,团里事先没有勘察好场地先签合约,发生过有的城市因为舞台不符合标准,最后不得不赔钱取消演出的情况,对此丁伟既自责也无奈:“这对我们是一个教训,但是为了演出质量,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观众负责。”

  短短一年间,《仓央嘉措》已经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一个品牌。未来,这部剧将在国内继续巡演下去。“我们的目标是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丁伟表示。《仓央嘉措》带给歌舞团的活力,带给国有艺术院团改革的启示,还将进一步发酵。

“到这里演出成世界艺术新潮流”
嘎达梅林(名家说民歌)
如何做到口碑与市场双赢
音乐节目的新突破口
丝路敦煌艺术珍品聚首成都
内蒙古发现阿拉伯战马岩画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