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我报考了美术学院,专业成绩优异,却在体检时被检查出患有‘色弱’的视觉障碍,未被录取。”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患有视觉障碍的人,竟然被新西兰当地称为“地标性艺术家”。
新西兰华裔画家,晨晓,出身于浙江杭州的丝绸世家、书香门第,族中不少长辈书画造诣较高。受书香艺术氛围的熏染,晨晓初中毕业即辍学回家自学绘画。可是当得知自己患有“色弱”的视觉障碍时,晨晓没有放弃。他用坚持来应对打击。
收起行囊,背上画板,握起画笔,从那一年,他开始游走中国各地。“大自然和社会大学是我的真诚老师,我要用同样真诚而倔强的姿态,去寻找他们。”晨晓说道。
1986年,晨晓开始闯荡西方画坛,在澳大利亚为游人画肖像画谋生的经历,使得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两年后他选择到新西兰进修,最终获得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视觉艺术专业硕士学位。
新西兰的自然美景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让晨晓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艺术的灵感。曾经被视作缺陷的特殊色觉,反而赋予晨晓独特的色彩语言——大片的色块在他笔下碰撞、组合,塑造了一种超出生命活力的美感和独具韵律的和谐感。
如今,晨晓是新西兰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画廊的华裔艺术家,是新西兰建国后作品被新西兰国会大厦收藏的18位艺术家之一,其艺术风格被誉为新西兰“晨氏唯美表现主义”,作品被收录进新西兰艺术教科书。
除此之外,生于50年代的美籍华裔画家张华,自幼喜爱画画,后定居美国,办画展无数。娴熟自由的绘画技巧、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尤其是热烈秀美的画面色彩,使得主题意象表现与画家创作的激情展示的淋漓尽致。
旅法青年画家董明浩,其个人作品曾在巴黎蒙娜丽莎画廊展示。以《色彩》系列油画作品为主题,不仅仅是用头骨与花,肖像,商品三种个性鲜明的作品来吸引观众,更是在由虚到实的思维引领之下,向观众展示了艺术家心中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轮回的思考,最终回归到人的生存与本身。因此,对于“色彩”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
美的发现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对于“色彩”的勾勒,华人们正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