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上海 向全球金融中心奋力迈进

郑 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2日   第 08 版)

  到2020年,上海力争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自由开放、创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向全球金融中心行列。

  回首“十二五”期间,上海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规模能级显著提升。一是金融市场类型更加丰富,上海保险交易所开业,全国性票据交易市场、全国性信托登记机构获批,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启动,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二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三是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健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基准作用继续提升,贷款基础利率(LPR)正式运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正式发布,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决定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四是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日益增多,成功推出了国债期货、同业存单、ETF期权、黄金ETF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提升了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定价和综合服务功能。五是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6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5倍。2015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和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年末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四位;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多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金融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处、金融仲裁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相继成立,率先在全国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环境建设》白皮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在上海正式运作。二是金融人才服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率先发布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和金融紧缺人才开发目录,金融人才数量显著增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初见成效。三是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落户上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四是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银联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票据、银行卡、网络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上海清算所初步形成覆盖现货和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体系。五是专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财经资讯、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六是金融集聚区布局建设不断加强,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等核心功能区集聚效应明显,各区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特色金融业。此外,上海市设立并连续评选金融创新奖,在全国率先建立金融业联合会,成功举办了八届陆家嘴论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上海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到2020年,上海力争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自由开放、创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向全球金融中心行列。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交易、定价、支付清算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提升人民币产品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建设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二是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和综合实力,建设全球跨境投融资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三是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全方位金融开放体系。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金融开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资金互联互通,成为国内外金融资源配置与合作共赢的重要节点。四是基本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特征的金融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和金融高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心。五是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公正透明、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形成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人才高地和制度创新高地。

  (作者为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向全球金融中心奋力迈进
责编:申孟哲 邮箱:prais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