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本报记者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2日   第 08 版)

  外滩两岸

  陆家嘴金融机构云集

  上海,中国金融当之无愧的“窗口”。从数十年前起,上海就以“国际化”为己任,这也成为了上海最显著的特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五年中,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上海的雄心永无止境。

        

  ①历史与现实

  早在80年前,上海就已确立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数据显示,2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43家银行公会会员银行中,有35家总行设于上海,占总数的81%,1936年上海有外资银行27家,数量超过当时香港的17家、东京的11家和孟买的13家;1936年在沪银行的已缴资本、公积金、存款、兑换券四项可运用的资力高达32.7亿元,占全国的47.8%。当时的上海,黄金和白银市场规模与交易量,甚至超过东京、大阪、巴黎;上海的资金与伦敦、巴黎、纽约、柏林等城市往来密切而广泛,是名副其实的远东第一金融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一直承担着中国金融创新、改革与发展的重任。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国家层面上,确立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根据“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的数据,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排名已跃居第五位,仅次于纽约、伦敦、新加坡和东京,与香港并列,领先于巴黎和法兰克福等欧洲金融中心城市。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最新数据则显示,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达1462.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2.5倍;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52.2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的16.2%,比2010年提高了约4.8个百分点。同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和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年末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四位;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除了体量的进展,还有体系的丰富。在过去几年间,上海保险交易所、全国性票据交易市场、全国性信托登记机构获批,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启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同时,上海的金融市场机制也在不断健全,包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基准作用继续提升,贷款基础利率(LPR)正式运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正式发布,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决定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

  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的话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②开放的上海

  开放,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最应有的气质,也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在“十二五”期间,上海金融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股票“沪港通”、黄金“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跨境ETF、跨境人民币再保险等顺利启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瑞士法郎等货币直接交易,境外机构获准投资银行间债券、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QDLP),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保险业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聚集和落户上海,其中就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等重要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在沪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429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同时,依托上海自贸区这一开放创新平台,上海黄金交易所启动黄金国际板,人民币跨境使用、投融资汇兑便利、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金融监管简政放权等方面的创新试点深入推进,试验区监管协调机制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不断完善。

  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上海的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5%以上。

  要达到这些目标,上海必须“坚持开放、开放、再开放,不断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其中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到下一步,要牢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机遇,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动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的对接。

  ③战略机遇期

  放眼全球的各大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本的开放。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原副国务卿理查德·库珀就指出,如果上海要实现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实现人民币百分之百的可兑换”。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通常会走过交易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直到国际储备货币几步。

  在交易方面,人民币已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贸易货币。2015年,人民币已经超越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在中国内地与香港间基于人民币的贸易融资所占比重达到53.9%,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则是28.5%。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全球人民币支付数据,2015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为2.31%,预计2016年将占据3%的市场份额。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这一份额可能还将继续上升。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推动,显著提升了上海作为全球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表示,2015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人民币在国际收支中的占比已达30%。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支付货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上海市市长杨雄的话来说,上海将“主动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建设人民币产品市场”,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拓展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升人民币在岸价格国际影响力,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将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促进自贸区与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度联动,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更好地为全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未来五年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金融中心建设放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下,放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统筹谋划、深入推进。”杨雄表示。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向全球金融中心奋力迈进
责编:申孟哲 邮箱:prais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