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两代侨批员 一生侨眷情

夏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5日   第 10 版)

  侨批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1982年的一封跨洋家书,让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南里村的林道尊与亲人“破镜重圆”:失去联系三十多载,身在泰国的胞弟林道权有了音讯。但林道尊却不是信的执笔人。

  是谁为侨眷牵线搭桥?林树本正是亲手写信的人。侨批员是林树本1977年12月从父亲那儿接过的职业。“侨批”则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父亲从1956年开始送侨批,一直到1977年,我小时候还跟父亲一起去送过。”林树本告诉中新社记者,父亲林天标是第一代侨批员,靠着一双腿,翻山越岭,为不同村落的侨眷送去侨批。

  作为侨批员,林树本牢记着“当天侨汇当天解付”的使命,也把父亲秉持的侨批第一时间送达侨眷的理念印在心中。

  侨批员最忙碌的时候便是中国传统佳节。“端午、中秋、春节就会有很多侨批,但不管多少当天一定要送完,大年三十那天也一样,送完回来也都是晚上9点多了。”

  村口一声“批来了!”侨眷们簇拥而至,满怀希望地回应着“有我的吗?”这是林树本跟着父亲送侨批时常见的画面。端茶送水,饭菜相迎,最朴素的招待是侨眷对侨批员不辞辛劳最真挚的感谢。

  “有的时候侨眷还会特意杀一只文昌鸡,留下我们吃饭,那可是我们这里对客人最大的尊重。”林树本说道。

  为文化程度不高的侨眷代写家书,把婚嫁、搬迁、孩子考上大学的喜讯传给华侨,甚至寻找失联多年的亲人;帮居住偏僻村落的侨眷捎去一些镇上才能买到的东西……父亲做过的事情,林树本一一践行。

  寄照片给海外亲人是当时侨眷们的迫切需求。上世纪80年代初,龙楼镇还没有照相馆,镇上东升农场的符之坚一家却让久居新加坡的亲人收到了一张从家乡寄来的全家福。这背后,是林树本从文教镇将摄影师请到侨眷家中拍照,让照片漂洋过海,让侨胞睹物思人。

  “我们给侨眷送侨批,帮他们做事,感情是非常好,而海外华侨收到家乡人的来信也愿意多寄侨汇回来嘛,我们也是在为国家争取外汇。”在林树本的心里,侨批员的工作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有为国出力的情怀。

  在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的行史馆里,与林树本照片一起存放的还有一封封印着“马法银行”、“大众银行”、“福华银行”、“DGBANK”等字样的侨批,承载着侨批员们一生的侨眷情。 

  (据中新社电)

侨情乡讯
真正融入才能拥有话语权(侨界关注)
秘鲁的中国美食印记
两代侨批员 一生侨眷情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欢迎“郑和”舰到访
责编:宦 佳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