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海内外儒家学者共话“中华文明”

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2日   第 10 版)

  年过八旬的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在美国等国讲授了50多年的中国哲学、儒家伦理,如今,他的洋弟子中,用英文撰写有关儒学、易学、道学的博士论文者大有人在。在成中英看来,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刚健进取之德与包含融合之道,既是人类原有的共同价值,也是人类可以发挥的共通价值,更是人类必须追求的理想价值。

  成中英是在11月14日参加在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举行的“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上述表示的。

  张岂之、陈来、成中英、辛意云、贝淡宁、干春松、孙熙国等20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参加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大学、山东中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这场论坛时,围绕“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与贤能政治”等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学者们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永远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着的文明体系,中华文明必须也完全可以与世界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对话、碰撞和交融,为建构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力量。

  

  儒学留下宝贵文化基因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认为,中华文化贡献的人类共同价值包括五重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而不同”“以德服人”“天下为公”。这五点可以归结为儒家的“仁”,即“仁道”,这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最根本原理。

  “儒学不是‘神’的文化,而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讲如何做人,做有道德、有理想、有作为的人;与人讲诚信,讲相互尊重,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年近9旬的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西北大学教授张岂之认为,儒学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基因,需要代代守护,又要推陈出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认为,中华文明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贡献了独特的“大一统”理念,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难能可贵的“内敛性”等,这些伟大特性,使得大中华文化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海内外中国人的基本共识和基本底线。当代中国人需要从自身伟大的文明传统中寻找力量、化解难题、弥合分歧、形成共识。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当看清中华文明的绵延之路、探悉中华文明的深远辽阔时,就会看到,中华“先哲”“先王”站在人类发展的中心点,思考“人心”与“道心”的关系,为人类谋福祉,系统而完备。如果更多走近中国早期文明,更多了解中华文明,看到它的高度,了解它的深度,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不仅是嘹亮的呼唤,更是洋溢的动力。

  “儒家的核心思想在现今看来依然不过时,其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但如何能适应今天的时代新变化,尤其是如何让青年接受并喜爱,值得思考。”陈来说。

  文明互鉴形成共同价值规范

  在北京大学教授孙熙国看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性,是人类共同价值观建构的一个有益的滋养。当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时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建构人类共同价值的贡献,而习近平主席所做的中国式表达,立足于中国传统和实践,同时具有世界眼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具备的。

  学者们指出,文明和价值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文明背后往往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世界文明的勃兴,正是源于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只有世界各大文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真正多元的人类共同价值规范;只有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携起手来,才能更有效地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正确出路。比如中华文明的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中华文明蕴含的孝悌、仁义、诚信、和合等核心价值,都为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支撑。因此,21世纪中华文明的重构与复兴,需要汲取世界不同文明的优秀经验,而在构建人类文明的伟大事业中,中华文化、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也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旅美学者钱宁曾经重编《论语》,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论语》中有许多道理,千古以来,被证明颠扑不破,但是,许多“道理”,停留在道德的劝诫上,其中深刻的内涵,没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定理”,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失之空疏,常常拿不出具体解决方案。因此,他认为,孔子学说通向现代文明的路径之一,是将“道理”发展成为“定理”。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还需要做一些具体推动,潘岳介绍说,成立于1997年的中华文化学院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是经批准成立的唯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最高级别教育学院。下一步,中华文化学院将立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立足于推进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立足于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文化自信,立足于增强海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立足于增进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做好中华文化大文章。

  中华文化学院立志于此,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身处齐鲁大地的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亦是如此。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孙继业表示,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准确落实中华文化学院功能定位,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文化自信,增强海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进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努力做好中华文化大文章。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儒学在西方正更受关注
儒学需代代守护推陈出新
“生生之道”展现共同价值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