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乌镇 中国与世界在此交汇

世界互联网大会今日开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6日   第 09 版)

  会展中心一角夜景。
  王振宇摄

  11月12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举行,“小梧桐”志愿者身着新装闪亮登场。
  倪雁强摄

  11月15日,中外嘉宾、媒体记者前来乌镇报到。
  孙晓璇摄

  11月15日,一位参会嘉宾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背景板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11月15日,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的四足智能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11月15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扫描二维码
  进入海外网专题

  11月16日至18日,中国江南小镇乌镇将迎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届时,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位境内外嘉宾将参加论坛,分享最新、最前沿的业界理念。

  与博鳌亚洲论坛等高端会议一样,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已形成“定期、定址”的惯例。所谓“定期”,即一年一度;“定址”,即在一个地方——乌镇永久落户。

  大会永久场馆投入使用

  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即将拉开的大幕后方,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乌镇又是一副崭新的容颜。

  根据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消息,与前两届不同,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启用新建成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而这也将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场馆。整个会展中心以水为媒,三座主要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水池而建,池边柱廊林立,廊内漫步通行。整体建筑融入大量粉墙黛瓦、临水连廊等经典江南水乡特色元素,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与周边水乡环境融为一体。特别是外立面所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和寓意互联网的5.1万根钢索,是该场馆设计师、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教授王澍的匠心之作。

  在“互联网之光”预览未来

  作为互联网大会的重要一环,“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历来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相比往年,11月15日开幕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是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参观,除了集中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和全球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还将举行118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和5场项目合作洽谈活动。

  本届博览会共收到意向参展企业450余家,最终确定包括微软、IBM、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内的3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博览会将组织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高新区、创客空间、创业投资机构等约3万名专业观众参观。

  本届博览会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办展,以固定展位展示、品牌发布和项目合作洽谈等形式举办。其中固定展位展示,是以相对集中的固定展位为主,为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企业或团队提供展示场地,集中展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包括互联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应用和融合发展衍生出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千名志愿者为大会提供服务

  15日,与会嘉宾与中外记者陆陆续续抵达乌镇,小镇上如今随处可以见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这些来自浙江大学等省内17所高校的1072名大会志愿者,已经早早抵达乌镇。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首次被命名为“小梧桐”。“小梧桐”取意“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又谐音“互通”,呼应“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梧桐”还谐音“无同”,“梧桐梧桐,与众不同”,旨在希望每个志愿者都是非常优秀的个体,并且能够汇成一个整体,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

乌镇 中国与世界在此交汇
责编:石 畅 邮箱:cnshic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