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从内心里燃烧

——华人导演李安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本报记者 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4日   第 12 版)

  李安近影

  近日,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携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来到中国,在整个电影市场掀起热潮。从《卧虎藏龙》《断背山》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都在题材和技术上不断自我突破并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不少影迷都对他和他的这部新作充满期待。

  记者:您不断挑战自我,让自己完成似乎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您的电影理想吗?

  李安:我虽然今年62岁了,但还在成长,好像年轻人一样。成长包括我对电影的追求的成长,也有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对人们内心的观察的成长。我也需要活力,甚至需要障碍,因为没有障碍人就会没有思想,很难保持新鲜度。我很喜欢拍电影,也很喜欢学电影,有人投资出钱让我去学去拍,对我来讲是很大的福分,我也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每次爬一个高峰,我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学到谦卑。中国人讲学然后知不足,我学到一个东西,找到一个答案,又开始新的问题,这是我保持活力的方法,就像我们呼吸一样是本来就在做的事情,无所谓挑战。

  记者:所有人都非常关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的120帧、4K、3D这些全新技术。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使用这个新技术拍摄的故事长片,作为观众应该做什么心理准备?

  李安:我一方面希望大家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再进去看,另一方面又觉得大家不要有任何思想准备可能是最好的,把自己过去的观影习惯摆在一旁,才能够很放松地进入新的电影世界去体会。因为电影从诞生时就是展现平面的,现在这个新技术把幕帘打开了,但本质上还是内心的表达。

  记者:这部电影选择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和感受?

  李安:当初看到原著那本书,觉得非常内在,写的是比利·林恩这个男孩子头脑里一天的思绪,但是不容易被看到,我就决定用新的方式进行表达。人生是一场“秀”,也是在战斗,也有战斗的伙伴,同伴的心情也很难叙述。我们经历困难的时候更容易看到真相,因为所有的感官都是完全开放的。我们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有时候有点奇怪,有点喜剧性,也有点讽刺性,这样的题材拍一个新的电影是非常合适的。

  记者:影片给我们一种看到真、善、美的感受。您觉得现在电影技术每秒120帧到头了吗,还是会继续发展?

  李安:现在这部电影不但能从银幕上看出演员的气色,体会到台词和潜台词,对角色的心态、气质、用心也都可以有所体会。我们常说真、善、美,“真”也有“善”和“美”在里面。120帧是新的开始,光追求帧数不会去有针对性地拍,还是不行。技术的东西怎么把它做成艺术,商业上怎么发行,最后怎么样改变我们电影文化的生态、思维习惯、欣赏习惯,这些文化上的事情,都需要一个一个层次做上去。我觉得数码电影是很有潜力的未来,现在我是写实性的,将来可能抽象性的、轻松浪漫的都可以用这个技术。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人应该如何努力?

  李安: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都有好片子。对中国电影的期待我还是一句老话:现在好像是黄金时代,希望大家能够把握住,能够多做点,扎下根。过去美国市场及其思维方式是主导。现在不管市场还是文化方面,中国电影不光对自身而是对全世界都有一个新的导向,非常期待它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这是我的一个心愿,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艺术这行或者娱乐这行,我感觉是一种燃烧,必须真诚地往内心里面深挖。我们人生中真实的东西去触摸它,都是挺难受的,要经过美化、艺术化,自己要真诚,这个过程中,需要用燃烧点亮我们的内心。我为什么喜欢这么近看人,因为看清对方就是看清自己,了解人性。

网络大电影:且行且珍惜
长征(199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顾老电影)
从内心里燃烧
北京卫视2017将“跨界”进行到底
树农村建设新风气
《民族记忆》再现抗战动人画面
《冯友兰》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