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深圳学派”迸发文化新能量

杨世国 程全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9日   第 07 版)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和《深圳改革创新丛书》

  国家重点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

  深圳大学

  日前,作为“深圳学派”建设成果,《“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第三辑出版发行,“深圳学派”建设再添一批精品力作。该丛书自2014年首辑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出版学术著作36部,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成为“深圳学派”建设地标式的作品。

       

  ◎“深圳学派”再添精品力作

  “深圳学派”丛书一直采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与定向约稿相结合的方式征集书稿。其中,《“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侧重于深圳学人撰写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专著或外地学人研究深圳的学术专著;《深圳改革创新丛书》侧重于深圳各区、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的综合性、理论性著述。

  具体来看,《“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三辑包括多本学术专著,如《包世臣经世思想研究》(张岩著)、《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孙宝强著)、《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李立著)、《集体谈判权研究》(艾琳著)、《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规律研究》(陈少兵著)、《生态正义研究》(田启波等著);《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包括《从渔村到滨海新城——宝安改革开放三十年》(黄敏主编)、《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贺海涛、聂新平主编)、《绿色光明创新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张恒春主编)、《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尹昌龙主编)、《新型城市化的深圳实践》(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光明新区管委会编)、《治理之变:龙城“文明型街道”建设研究》(李永清、张永会、吴晓琪著)。

  丛书编委会执行主任、深圳社科院院长张骁儒表示,丛书评审经过初审、终审程序,从学术关、规范关、保密关几个层面确保公平公正,第三辑丛书首次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致力于把两套丛书做成深圳学术的品牌,持续不断地推出精品力作,为“深圳学派”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学派”是近年来深圳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新课题,并制订了一系列行动方案。今年的《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引进培养一批学术大家,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先地位的优长学科,推出一批深圳特色的学术精品,到2020年建成2—4家国内知名智库,为‘深圳学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构想。

  “深圳需要新的文化能量。”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表示,深圳是未来中国崛起的理论和实践宝库,希望深圳学者不要妄自菲薄,“深圳学派”要加强两套丛书的理论构建,不能仅仅是深圳经验的描绘者,还要做解剖者、创建者。希望两套丛书能扩大作者群,更广泛地把深圳实践、经验的代表者吸收进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表示,“深圳学派”拥有丰富的实践基础,深圳也有很多学者型官员,所以这次丛书中有不少作者都是党政机关一把手。深圳的城市化经验具有全国甚至全球意义,与此同时,“深圳学派”建设还需要长期的研究纲领、理论目标、风格特点,加强规划,把学派真正撑起来。

  ◎建设全国知名学术强市

  近期出台的《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构建与深圳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体现深圳学术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持续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精品,推动“深圳学派”成为区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典范,建设全国知名的学术强市。

  《规划》凸显了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分析了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为深圳学术文化发展与深圳的经济地位、城市影响力相比,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都严重不相适应和不相匹配,集中表现在: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数量较少,学术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学术创新能力不强,有深度的重大理论成果不多,缺少学术大家和领军人物;学科体系不健全,优长学科不够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不充分,特别是重应用、轻基础理论研究,哲学等人文学科薄弱;学术平台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要用“天下之才”弥补学术短板,创新柔性人才引进方式,汇聚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精英人才,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智库”,构建一支有深圳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实施“文化菁英集聚工程”,针对性引进50名左右德才兼备的知名社科研究专家;实施“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计划”,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库、发布重大课题、举行高端学术论坛、编辑《学术名家策论》等。

  针对智库建设,《规划》明确,大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包括加强深圳市社科院、市委党校智库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推进高校智库建设;每年发布10个左右重点课题,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举办高层次国际智库研讨和论坛;构建智库信息数据平台,筹建深圳智库网等。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积极作用。深圳虽无名校,但“藏艺于民”、“藏人才于社会”,将大力鼓励和扶持社会智库建设,逐步构建深圳特色的智库发展新格局。未来5年,重点引进和培育10家左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通过定向采购等方式,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业务经费资助;发挥综合开发研究院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智库服务力度等。

  关于加强学术研究,《规划》提出,形成深圳学术研究的新特点。加强重大课题、基础理论研究,是奠定和确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关键所在,将大力鼓励和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力争率先突破。建成5到10个有深圳研究特色的市级重点学术研究基地;争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在深圳设立学术研究基地;建设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优长学科;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设立重点、一般、青年课题,取消5年期课题,采取每年立项的方式,项目期限为1—3年。

  此外,要推进社科普及工作制度化。在条件成熟的各区、高校成立社科联,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将社科普及纳入文明城区考评体系,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深入推动社科普及等。

“深圳学派”迸发文化新能量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