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山西省稷山县马村的宋金墓群早已声誉鹊起,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掘,2001年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保单位。当地发现墓地总计30余座,其中最重要的是马村段氏墓地,发现14座,发掘9座,据记载属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埋在地下的大型华丽砖雕建筑群是其最大亮点,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沿台阶而下,拐过弯便是长长的主通道,两翼辐射着通道,极像电影里地道战的场景。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夫妇合葬。墓葬都是南北向,由墓道、墓门、墓室构成。
能参观的4个墓道为斜坡或阶梯。雕刻华丽的门楼狭窄,只能低头斜身进入墓室。在这里,我们看到能工巧匠用他们手中的铁刀之笔,在砖上“写”下异彩纷呈的诗章。斗拱飞檐,雕花隔扇,线条流畅,细腻逼真,展示出一个活脱脱的金代民居。墓室平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砌有棺床,上面穹隆顶。墓室四壁一般为前厅后堂、左右厢房的四合院布局。墓壁屋面筒瓦抱沟,勾头滴水饰兽面或花草图案。
每幅雕刻都有一个寓意,每幅雕刻无一雷同。有一幅砖雕是油漆朱门,门缝微开,一中年妇人探头侧身,手扶门边,那眼神仿佛在说:主人在休息,莫要惊扰。一招一式,活灵活现地把人物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还有一处砖雕,雕着段氏主人端坐院中看戏。段主人双手抱拳,衣着像是布料裁剪缝制的那么柔和清晰,平视的两眼炯炯有神,仿佛在洞察飞驰的历史,须髯逼真,有“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之动感。那一双大耳,垂挂着世间的故事,聆听着世间的声音。他似在喃喃自语:“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段夫人低头沉思,仿佛在体会戏中深情。对面舞台,吹拉弹唱,戏剧人物表情各异,丰富多彩,如数家珍地叙述着世间风云。
在宋金古墓里,每个古墓都有金代杂剧精美的砖雕场景。这一发现,把“戏盛于元”之说提前了几百年。
斗拱飞檐,雕花隔扇,人物戏剧表演的场景精雕细刻于砖上自不必说,古墓中尤为可贵的是刻铭于砖上的“贯通食补汤方”:“鹿茸三钱米锅巴人参三”。毋庸置疑,段家当时是著名的中医世家,《段祖善铭》中的“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在砖雕中也有完整的记载。砖雕把这一文化融入其中,是把儒家文化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没有官职的医生世家,自然是面向民众健康和精神文化的享受了。把生前的荣华富贵复制到地下,生死一致,或许在段家看来,也是一种不走样的传承吧。也正因此,我们才有幸看到古人的生活状态,这是段家对历史的贡献。
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在古墓砖雕有着详细而细腻的记录。
孝养家,表述的是二十四孝,墓群里的二十四孝图当是最典型的。一号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雕刻动人,二号墓百里负米、齿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刻画逼真,四号墓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孝泥塑更是楚楚动人,像段氏这样极致完整地把孝悌故事刻画于古墓中实不多见,强化了家文化中的孝道。
食养生,二号墓中的“开芳宴”是一个典型代表,只见雍容富态夫妇二人对坐而食,桌上的瓜果点心及桌下酒坛,让人猜测为养生食谱,素食加药酒。有段祖医铭中的各种方剂做补充,这一猜测应该有据可查。
戏养神,是古墓中表露最多的,也是最让人入迷的。墓中砖雕几乎都有金代杂剧场景,还可以看到由大鼓、笛子、腰鼓等组成的伴奏乐队。从古到今的文化传承无疑是一种生活享受。段家将看戏和养神连在一起,把精神享受提到了重要位置。
走出古墓,眼前还浮现着一幅幅精雕细刻的画面。这些精品闪烁着前人的智慧,流动着前人的血脉。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精品时,前人的目光也正望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