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5日 星期六

十月初一送寒衣

阿 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5日   第 10 版)

  农历的十月初一,在坊间是一个送寒衣的日子,俗称“送寒衣节”。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听来真是感天动地。由此我也联想到,中国农历十二个月中的传统节日几乎极少与文学无关。这无论如何是一个文化上的奇迹。我们应当感谢历代的文人们,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多姿的色彩。

  农历的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则称之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相传“鬼头日”起源于周代,后人要在这一天里祭奠已逝的亲朋好友,而祭奠中顶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焚化纸衣,即俗称的“送寒衣”。此时节正值寒冬,在民间也会选择这一天故友亲朋赠送御寒的衣物。家之高堂也会在这样的时节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释悬念之心。毕竟十月初一是入冬的第一天,后人担心生活在冥间的先人缺衣少穿,因此在祭祀时必要供奉冥衣。所谓“冥衣”,就是用纸折叠成的衣物,而且其寒衣必须是亲人亲手叠成为好。将冥衣在供坛前焚化,让先人有衣即可以扺御寒冷了。所以,十月初一又称之为“烧衣节”或“送寒衣节”。

  诗人李白在《秋夕旅怀》咏道:“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其中的“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正是这一节日的写照。如此而来,“十月初一烧寒衣”成为了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至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坊间流传说,秦时孟姜女的配夫范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料丈夫已死,并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跪向长城昼夜痛哭不已,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或因此故,民间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为“寒衣节”。民间送寒衣通常会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意思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这一景也是很感人的。

  十月初一所谓“十月朝”,即“祭祖节”,则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祭祀祖宗的习俗。这时节正是收获稻谷之际,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其中有家祭亦有墓祭之习俗。据说在江南的许多地区也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十月初一这天的早朝行“授衣”礼,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故民谚云:“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过去,我并不知道有“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风俗。但是,一夕晚饭后出来散步的时候,见街巷路口几多焚烧冥帀纸衣的火堆,粗略的认为是寻常的祭奠而己,并未深究十月初一这天为何有如此之多的民间祭奠。鸣呼,国人之良俗大扺便是在我等的粗略判断中渐行渐远的吧。惭愧。

孟冬十月 北风徘徊(民俗)
十月初一送寒衣
十月孟冬 潜闭收藏(物候)
渔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绽(诗意)
农历日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