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华埠老店非云烟

传承待有后人来(侨界关注)

孙少锋 刘林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4日   第 10 版)

  图为林美虹(左一)与姐弟在焕然一新的永安和合影。
  陈辰/摄 来源:美国《侨报》

  图为1997年,林美虹与外公、姐姐、表姐在永安和店铺。
  来源:美国《侨报》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位于加州圣马刁市全美最古老的华人洗衣作坊——胜利洗衣店于当地时间10月29日关门,旧金山湾区再次失去一片华商历史标记。这些华埠老店不仅是华人移民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者。很多华埠老店不仅见证了先侨艰辛岁月,并盛极一时。但不幸的是,它们无法熬过时代的变迁。

  华商老店成历史

  胜利洗衣店于1876年由余家创办。当时余家五兄弟是人口不足1000的圣马刁第一批移民,他们赶着马车到旧金山收送衣服。该洗衣店经历过1906年地震,并在旧金山大火之后临时作为难民收容站。但由于现任店主余植庭和妻子伊芙琳(音译)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并同时面临开支上升和顾客减少的困境,只好结束家族企业。此前,加州华人移民经常在洗衣店寻找工作,这是当时华人能找到的少数工作机会之一。但随着胜利洗衣店的关张,见证华人移民在美经历的历史也渐渐消失。

  近年来,不少华埠店铺由于高昂的租金而倒闭。在纽约华埠经营了数十年的老牌粤式餐厅“新莲香”,就是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租金而倒闭。中外顾客纷纷发出感叹,一家风格独特的老式小饭馆再次成为历史。经常光顾该店的顾客陈家龄说,据他所知“新莲香”开了有六七十年,是华埠仅存的几家老式粤菜餐厅,以前华埠有上百家这种小餐厅,现在所剩无几了。

  另外,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段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提到了导致老店倒闭的其他原因。“不少老店均设在唐人街,顾客也多针对华人,而新移民的居住多以职业为依托,日渐分散,也会影响到老店经营的客源、口碑等。”同时,也有人气下滑的因素。纽约有家经营长达80年的“珍珠绘画”用品店老店,由于其东边的南街码头灾后改造缓慢,北边茂比利街的小意大利凋零,而南面坚尼路地铁站也面临人流量下降的困境,因此,位于中心的华埠商店人气下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对此也忧心忡忡,他说现在华埠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众多被关的巴士公司、停车难问题等,都让华埠越来越冷清。

  中国特色难割舍

  “到这些老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与老板和伙计都认识多年,关系都不错。”现居住在耶鲁的微总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这些老店有感而发。

  其实,说起这些老店,令人最难忘的无非还是其自身的特色。在纽约华埠经营了数十年的老牌粤式餐厅“新莲香”,最有特色的是在几面墙上贴满了美钞,这些钞票是顾客贴上去的,他们还在钞票上签名。另一个特色是每天开到凌晨3、4点,专门为那些过夜生活的顾客提供宵夜。陈家龄说,他最喜欢“新莲香”的牛肉番茄捞面、酸菜牛肉面。“酸菜是店家自制的,味道很好,有家的味道。通常一份外卖五六块钱,走进去5分钟菜就上来了,速度很快。”

  徐德清谈起耶鲁的老店,也是津津乐道,“在耶鲁所在地纽海文市中心,有一家台湾早期移民开的名为‘金园’的中餐厅,开了大约有30年,装潢高档,非常受华人和其他族裔的教授学生的喜爱。”

  而这些老店所具备的特色和长久的历史,也早已成为外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坐落在百老汇大道477号的珠江百货就真正地做到了“为中美两国文化牵线搭桥”,这家44年前华埠的一家小型的国货小铺,早已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亚洲。顾客群从95%的华人变成95%的外国人。可以说,“珠江百货”已非纯商业机构那么简单,也是一所文化传播公司。

  传承只有再创新

  华埠老店作为海外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特色十分鲜明。徐德清谈到,“像‘金园’这样的老店,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有中国历史感的文物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但“人口迁徙、新移民以及新的经营形式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商号的影响较大。”段颖说到。“此外,传统商号大多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面也会面临后继无人,抑或后代志不在此,以及家族企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互冲突等问题。”因此,华埠老店想要传承下去,需要在有所保留的前提下再创新。

  “永安和”就是华埠老店转型再创新的成功案例。林美虹从年过花甲的外婆手中接过了融汇着百年时光的古玩礼品店,为华埠百年老店翻开新的篇章。在网络时代,大多数人利用网络买东西,很少逛街,“永安和”也渐渐不为人所知。因此林美虹用脸谱等社交媒体,与网民分享自己发掘“永安和”历史的点点滴滴,为其做宣传。例如从土库找回1925年的旧牌匾,或一张外公外婆80年代远赴香港谈生意的老照片。

  在保留历史的前提下,林美虹还想办法为“永安和”的生意转型,例如研发T恤、布袋等新产品,以及到皇后夜巿摆地摊。除了做生意,林美虹还受到外公雷柏锐的启发,希望让“永安和”发展成为华人的公共空间,团结唐人街小区,共商华埠的未来。为此她在网上进行“永安和计划调查”,搜集外界的意见和想法。

  华埠老店有其自身历史的沉淀,但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注入新的活力。而华裔后代就是华埠老店最好的保护者与继承者。

传承待有后人来(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美国华人筹备微春晚
华人养老要服水土
多伦多侨界隆重纪念孙中山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