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26))

—— 坦桑尼亚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9日   第 06 版)

  坦桑尼亚人跳起迎宾舞蹈

  ■ 称呼礼节

  坦桑尼亚人有名字,没有姓氏。最正式的称呼是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平常称呼本人名+父名,而朋友之间则只称呼本人名。已婚妇女,一般会保留自己的原名,或在本人名后加上夫名。客人受到尊敬,通常尊称男客人为“爸爸”、女客人为“妈妈”。对于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称“阁下”。日常交往中,最常以“朋友”“兄弟”相称。官方活动中听到“同志”的称呼,则是指“自己人”。

  ■ 迎宾礼节

  对外交往,握手或拥抱是最常见的礼节。迎宾礼节比较特别:一是拍肚。在迎接贵宾时,习惯先拍拍自己的肚子,接着热烈鼓掌,然后再与之握手。这是表示他们“心口如一、热烈欢迎”之意。二是举拳。这是最高级别的礼节。行礼者高举握紧的右拳或双拳,轻轻地晃动或上下反复晃动。这表示行礼者见到对方十分高兴,对对方无比爱戴与崇敬。三是尖叫。在乡间,妇女在迎接女宾时,习惯围绕着客人转圈跑动,同时口中发出有节奏的尖叫声,以表示对客人光临倍感喜悦和高兴。四是屈膝。妇女们见到身份高的人士或长者,通常以屈膝向对方致以崇高敬礼。

  ■ 尊敬老人

  坦桑尼亚人有敬老传统。日常生活中亲近、信赖、关爱父母,对老年人多有关照,称呼他们为“老人家”。当家庭和村子讨论重大事情时,都要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在解决矛盾、调解纠纷中,长老的意见至关重要;在年长者面前,说话要恭敬,站立或坐姿要端庄,不可跷二郎腿;就餐时,年轻人不可先于老年人离席。

  ■ 服饰多样

  正式场合,男士一般是西服革履,女士则穿套裙。平时,城镇男子喜欢穿猎装或T恤衫。女子典型的民族服装是:上穿月牙背心或圆领汗衫,下穿色彩艳丽的裙子,或者是将两块颜色不同、各约两米的布料搭在身上,在腰部一围一搭,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块布料缠绕在身上,而头部则包一块花头巾。有的部族,仅在自己的下身围一块兽皮。

  妇女普遍重视发型美观。最时髦的发型被称为“索科莫科”,即把头发从前向后梳,在脑后收拢,打成两结,形成一道一道均匀的花纹。有的姑娘,爱将自己的头发编成一排一排的细小发辫,并在发辫上缀以种种饰物。马萨伊族女人,以剃光头为美,而男子则爱好梳辫子。马康迪人常在自己脸上刺花纹。有的部族,男子戴耳环或臂环,而女子则饰脚铃或足环。也有的部族,妇女佩戴项圈越多,就表示其年龄越大。

  ■ 蛇饭待客

  坦桑尼亚上层人士偏爱英式西餐,对外宴请也以西餐为主。当地百姓以玉米、大米、甜薯为主食。用玉米面加糖和椰子油做成的手抓饭,是他们平日最爱吃的食物。他们口味较重,喜食辣味食品。爱吃的肉类是牛羊肉,忌食猪肉、动物内脏以及鱿鱼、海参、甲鱼等。他们吃蔬菜不多,而各类水果消费量很大,特别是香蕉最受青睐。香蕉既是水果,又可做菜、做点心及酿酒。

  哈亚族人忌吃飞禽,也不吃鸡和鸡蛋,养鸡只是为了报晓和用作祭品。克拉依人常用蛇饭待客。所谓“蛇饭”,就是将一条红花蛇与饭一起蒸煮,蛇不去头尾、不剥皮,仅除去内脏。主人请客,客人必须吃掉蛇饭,且不宜吐蛇皮,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恭。

  坦桑尼亚人一般爱喝啤酒、咖啡、汽水,个别部族禁止饮酒。

  ■ 习俗禁忌

  元旦前夕,坦桑尼亚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家家户户要用木炭爆玉米花,并撒在屋内各个角落,以示驱散妖魔,祈求幸福。他们还用玉米和菜豆煮饭,盛在碗盘里,放在门前,供串亲或路人随便食用。元旦当天,人们鸡鸣即起,姑娘们身穿彩裙,走家串户唱民歌,互相祝福,异常欢乐。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生人进入家门,更不喜进入卧室。客人来访,主人会恭候在家门外。客人必须进前门,而后门则只供主人一家自己使用。

  将坦桑尼亚人称为“黑人”是失礼行为。信奉基督教的人士,认为数字“13”不吉利,会给人带来厄运。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26))
国人如何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坚韧”与“坚忍”的不同(杜老师语文信箱)
需做好四门理财功课(为您服务)
期数:411 责编:张燕萍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