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沂蒙山小调(名家说民歌)

乔建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7日   第 06 版)

  扫二维码听歌

  这是一首山东民间小调,又名《沂蒙山风光》,主要流传于山东临沂地区。20世纪40年代,当地出现了一个叫做“黄沙会”的反动民间武装组织,为揭露它的真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利用一首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曲调填上新词,起名为《打黄沙会》。不久,它就在鲁南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词作了改动,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新生活为主,并改了歌名,这就是后来在山东以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传播的《沂蒙山小调》。    这首民歌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三小节,各乐句的节奏型基本相同。在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各拖腔分别结束于“Re(2)-Do(1)-La(6)-Sol(5)”四个音,它们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而且确立了各乐句“起-承-转-合”的功能和地位。

  在汉族的“四句头”小调民歌中,此种结构原则运用得最为普遍。但从乐句结束音的序列看,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以孟姜女为代表的“Re(2)-Sol(5)-La(6)-Sol(5)”序列,一种是以《小白菜》为代表的“Re(2)-Do(1)-La(6)-Sol(5)”序列。虽然只是一音之差,但它们的整合性特征却略有区别。前者由于“Re(2)”与“Sol(5)”的五度呼应关系,“Sol(5)”作为调式主音先后出现在二、四乐句的尾部,这不仅加强了它们的停顿感,而且更多地保留了两句体过渡到四句体的痕迹。    相反,《沂蒙山小调》因第二句结于下属音“Do(1)”,它的继续进行的动力或者说对新乐句出现的期待就强烈得多,这种结音序列,由两乐句变四乐句的痕迹也就少得多,四句体的民歌也因此分成两种类型。另外,它虽然标为“小调”(结构也确实是比较典型的小调体),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风格,这样体裁也就有了两重性,人们也因此将它视为山东民歌风格的代表。

京剧《浴火黎明》试塑新形象
沂蒙山小调(名家说民歌)
豫剧《程婴救孤》赴美演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峰会举行
向世界介绍中国高雅艺术
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举行
中央歌剧院唱响《红军不怕远征难》
心灵律动歌舞晚会演绎中华诗词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