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哈尼族三代人越洋寻亲终团圆

胡远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1日   第 10 版)

  10月初,祖籍云南红河的戴家三代13人,分别从云南、重庆、广州和新西兰出发,远赴老挝与从未谋面的舅舅的后人会亲。在失散半个世纪后,这个哈尼族大家庭终于团聚在一起。16日,刚从老挝返昆的戴维仁、戴国秋和戴志贤三兄妹,坐在酒店里依然难掩激动。

  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越洋寻亲故事,得从戴家兄妹的父亲戴永福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本是云南红河州迤萨镇教书先生的戴永福为生计所迫,跟随本地商帮远赴老挝经商。后因战乱等原因,一家人失散。

  戴永福所属的迤萨商帮是云南颇负盛名的商帮之一。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迤萨人就以马帮的形式,赴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经商,缔造了蜚声南滇的马帮文化。

  “父亲走的时候我才2岁。在那个年代,迤萨镇远赴东南亚一带经商的约有1万多人,几乎家家都有人跑商帮。”78岁的戴国秋回忆,每有外出经商的人回来,母亲都会带她去打听父亲的情况。据他们讲述,由迤萨向南到老挝得走47天,凶险的热带丛林、瘴烟疫病、盗匪猛兽及陌生的国度,使他们必须联合在一起才能应对外部的困难。

  “原本父亲都是当年去当年回,但1940年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戴国秋说,1949年,其三舅后祖尧也远赴老挝帮父亲经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和在老挝的亲人还屡有书信往来,但1960年后大家彻底失去联系。

  失去联系后,戴国秋不断往老挝写信,打听父亲和舅舅的下落,但总是杳无音讯,寻亲无果一度让她绝望。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跨洋寻亲并提供帮助,她再次燃起寻亲的念头,给老挝当地的华侨事务委员写了一封信。

  “就是凭借这封信,我和素未谋面的姐姐得以于2002年在红河老家团聚。”戴国秋同父异母的弟弟戴志贤告诉记者,“因战乱频发,父亲不得已留在老挝,直到1963年他临终时仍对回国念念不忘。”后因老挝政变,戴志贤移居新西兰。也是这封信,让戴国秋的表弟、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职工布鹏在时隔半个世纪后,找到在中国的亲人。月初,在中国、新西兰的亲友三代共13人前往老挝和他们会面,并一起度过难忘的半个月时光。

  戴志贤感慨信息发达带来的便利和中国的强大。“如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能这么快全家大团圆。”戴志贤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建了一个微信群——“天涯若比邻”,小辈们在学中文,年长的则在学老挝语,大家正在计划明年回中国团聚。 

  (据中新社) 

拥枪能保障华人安全吗?(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哈尼族三代人越洋寻亲终团圆
图片报道
以画为桥 做中新文化交流使者
责编:杨 宁 邮箱:gou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