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个人行为层面的道德规范,也是全世界都推崇的个人基本道德标准。而“守诚信”作为我们民族品格的应有之义,是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诚信在中西方的哲人与思想家笔下都论述颇多,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更应当挖掘诚信的时代内涵,让其焕发新的光彩。
❶ 诚信之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化中,诚信之风久矣,可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我国历史文献中,诚信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儒家经典《礼记》中说:“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表示有德能的人祭祀,是为了表达他的诚信、忠心和敬仰。在史书中经常可见以诚信一词来形容一人的品行,比如《北齐书·尧雄传》中形容尧雄:“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我国思想文化中,诚信思想历来广受推崇。《易传》里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这里的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可简单解释为顺道、诚信才会得天与人相助。孔子将“信”列入“恭、宽、信、敏、惠”的五德之一,指出“信则人任”;孟子则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儒家“五伦”;后来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影响中国文化上千年的五常中,信也被列在其中。可见信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元素。
儒家之外,先秦时期的名著《管子》里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结就是关键的意思,因此这句话就是说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反映出对诚信的极大推崇。
❷ 诚信之德一在于信,二在于诚
要树立或者发扬诚信之德,首先就必须了解其内涵。
诚信之德的第一层内涵即在于信,首先是言而有信。《说文解字》里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即“人言为信”,人能够遵照自己说出的话而行事,可称为信人。“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来自于汉代的季布,司马迁说季布“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诚信之价值。
信也包括言行一致,《中庸》里说:“言顾行,行顾言。”孔子也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信还指真实无伪,程颐说:“以实之谓信。”一个有“信”德之人,应当是要诚实可靠,不虚伪的。
诚信之德的第二层内涵是诚,即诚意正心。儒家非常重视“诚”,《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
诚首先是不自欺。《大学》里直接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所谓君子闲居独处时,仍保有敬畏之心。我国历史上东汉名臣杨震的朋友送他黄金,并且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拒绝时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就是不自欺的君子。
诚还包括不欺人。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程颐对此的论述则更为精细:“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我国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褒姒一笑,而失信于诸侯导致亡国的故事十分有名,还有小时候就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其实都在说欺人者,最终丧失的是自己的信用。
综合起来看,诚与信本身的含义也是相通的。《说文解字》里说:“信,诚也。”程颐说:“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可见诚信在于信,也在于诚,诚是信的内在道德前提,信是诚的外化体现,两者结合即为人之美德。
❸ 个人、社会、国家都要守诚信
中国人用词从来都微言大义,从不乱用,对于诚信之德,用的是守诚信的守字。何为守?“守”即遵守、奉行,《吕氏春秋·察今》中说“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也有坚持、保持之意,《资治通鉴》说“犹守义不辱”;更是一种守护,守护得来不易的诚信之名,守护个人、社会与国家的诚信之德。
首先是个人要守诚信。“人无信不立”“修身则道立”,中国传统道德讲究的“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信”在当今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个人信用如果破产,就意味着寸步难行。而与人交往和做事,都应该诚实忠信,守时重承诺,不失信于人,这样才能朋友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其次社会要守诚信。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仅是个人品德问题,也构成现代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伦理基础,如果缺乏诚信,社会就会失序。当今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和诚信之德不彰有关,比如老人倒了不敢扶;买卖假货、盗版猖獗;学术造假,学历造假等,都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社会的诚信当然也是由作为社会人的每个人来维护的,无论做何职业,无论在何行业,都应该信守行业道德。古人早就说过:“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诚信是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全社会共同倡导诚信之德,共同守护。
最后国家更要守诚信。要提升政府公信力,就要取信于民,《吕氏春秋》中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2014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全团审议,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典故,总书记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这个故事讲的是商鞅变法之时为取信于民,发布诏令,谁能把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就给予黄金赏赐,并且兑现承诺而取得百姓的信任。诚信是政治道德的前提,“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总之,诚信既是治国为政之本,也是进德修业之根。守诚信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坚持,《白虎通·情性》里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与文化,坚守诚信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师)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