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景海鹏:

三次飞天,只源于那份热爱

本报记者 冯 华 余建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7日   第 03 版)

  继神七和神九之后,景海鹏将第三次进入太空,创造中国航天员的记录。

  三次进入太空,将是一种什么感受?

  景海鹏爽朗地笑了,“我都猜到今天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这个。你怎么又上了?为什么上第一次还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还要上第三次?”

  为了虚名?当然不是。载人航天是高风险职业,选择了谁,那就意味着风险、挑战,还有奉献。

  真正的答案很朴实。景海鹏说,是源于对航天员这个职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参加1996年首批航天员选拔开始,景海鹏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1998年正式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18年的光阴,日复一日的训练,就为了等待飞天的那一刻。这其间又经过两次飞天任务的考验、磨砺,对景海鹏来说,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从农家娃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自己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这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他认为最好的回报国家的方式,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科技人员的智慧,通过航天员的双手在太空实现,把有用的大量数据带回来,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

  在搭档陈冬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任务前的模拟训练,景海鹏都是异常严格的。作为老大哥,已经有过两次飞天经历,他依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干航天员这个职业,来不得半点‘差不多行了’。”这是景海鹏常说的话。

  离发射任务还有十几天时,针对航天员的几十项考核全部结束,景海鹏和陈冬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们还是在考核完的当天下午,又找了一位专家,专门请教与B超有关的问题。“这次太空中要进行在轨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们自己做B超成像。尽管我们在地面上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训练,但还是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考虑到。”景海鹏如是说。

  三次飞天,每次的任务都不相同。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景海鹏的妻子很担心,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第二次执行任务前,景海鹏颇为担心,问妻子:“你这次不会十几天不睡觉吧?”妻子笑了,“当然不会了,之前不是没经验嘛!”这次要在太空中停留33天,景海鹏颇为自信:“相信我爱人也不会有压力的,她选择了我,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50岁的景海鹏,看起来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在这个中国人“知天命”的年龄里,他英姿勃发,为探索天空和宇宙拼尽全力。“我不认为自己老了,年轻人打篮球也未必打得过我!”他笑说。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闪亮登场
我的梦想,拥抱蓝天和宇宙
三次飞天,只源于那份热爱
责编:吴亚明 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