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强化区域科技中心,成都如何“以智取胜”

何美桦 胡 荣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2日   第 05 版)

  图为成都高新区。
  (资料图片)

  图为中徳(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一角。
  (资料图片)

  图为创业天府项目扶持基金获奖团队。
  (资料图片)

  图为东风神龙汽车成都基地生产线。
  (资料图片)

  图为2016创交会现场的外国嘉宾。
  (资料图片)

  图为成都天象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工作。
  (资料图片)

  近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

  成都正在政策助力、园区建设、国际接轨“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向着“科技创新之城”的目标快速前行。

  成都定位于打造中国西部科技中心,这既是国家使命,又是城市机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成都正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① 政策助力人才成长

  “如果不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当初的研究不可能进行得这么顺利。”王暾,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拥有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近年来,成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人才成长。“成都十条”和“成都新十条”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推动科技人才在蓉发展。2014年8月,“成都十条”出台,在政策直接推动下,产生高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的“成都经验”。

  2016年,“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出台,是成都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对来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达到中西部领先水平,甚至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据了解,“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宗旨之一就是进行本土人才培养,以鼓励科技创新。其中的政策优惠首先就体现在资金扶持力度上。为培养成都优秀人才,成都在科技创新等10大领域,每年遴选培养100名左右急需紧缺的中青年骨干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的资助。在给大学生扶持政策上,成都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每年将选拔和培育100名左右创新能力强、创业项目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大学生)人才,给予每人20万元的资助。成都还开启“产业实用人才开发五年行动计划”,计划5年培育5万名左右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引导企业依据贡献度从成果转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特殊奖励或实行股权、期权奖励。

  成都的人才政策效果明显。如今,王暾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连续成功预警达29次,且覆盖中国国土面积220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第一大地震预警系统。

  得到政策助力而有所成就的不仅王暾一人。4年前,李进选择到成都创业,借助成都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创建了成都一家药物开发公司,进行原创药开发。邹学明为成都创业成功的典型,其在蓉创办的奥泰医疗,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超导磁共振医疗设备供应商,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数据显示,2016年初,成都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省“千人计划”专家374人(占全省总量的74.5%)、顶尖团队39个,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85.5万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② 高新区孵化科技创意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成都高新区积极深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推动了企业落户,为成都高新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李岗认为,成都高新区正在中国创业2.0时代发挥高端引领作用。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2015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成都高新区正紧紧围绕“三区一极”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七大行动”,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在科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孵化”功能将是高新区建设突破的三大重点。

  在科研领域,高新区注重打造“政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大通道。8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高新区与成都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的高校“朋友圈”再添“一翼”。借助高新区的聚合功能,成都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强化校地协同创新。这将让科学研究的成果真正走出“高墙”,创造出更多的实用价值。

  企业发展方面,高新区也不断为“科技创新”扫除障碍。“公司起步时,成都高新区提供了250平方米几乎免费的办公室,资金扶持更是给公司雪中送炭。”王暾说,“高新区还帮助公司成功申请到科技部的专项资金。”

  成都品果创始人兼CEO徐灏也享受到了落户高新区的优惠。坐落于成都天府软件园,徐灏所创的公司借助高新区为IT行业人员提供的专业孵化平台迅速发展。据了解,由品果科技研发的摄影应用Camera360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近6亿用户,今年这一数据将有望突破8亿。

  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较大力度扶持。8家国家级孵化器、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孵化载体建设水平位居四川省首位、全国前列。强大的孵化机制之下,蓉创茶馆、蛋壳众创NEXT创业空间、侠客岛联合办公室等8家本土特色的众创空间快速涌现。

  高新区还注重高级人才培养,着力打造西部人才特区,获批四川省首批省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

  唐良智表示,要坚持“建强”与“激活”创新主体并重,在解决“谁来创新”问题上有突破。要把“建强创新主体”作为重要着力点,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力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积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要把“激活创新主体”作为另一个重要着力点,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

  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发挥科研、人才、企业三者合力,借助最新政策建起的“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新型人才引进机制,推动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十三五”期间,这将是成都高新区对“三区一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发展方向的践行举措。

  ③ 科技创新与国际接轨

  “成都是一个跨国合作、整合创新的范例。成都不仅发展十分迅速,更是一座具有‘创客精神’的城市。它的国际化程度,对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来说,都很有吸引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瑟·麦克唐纳在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式上说。以“创新引领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创交会,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项目交易超3000个,交易额破160亿元,并在“世界未来科技论坛”上得到全球顶级科学家关注。显然,成都的科技中心地位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成都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国内科技创新创业大潮,还投向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互动。沿着地铁2号线终点站前行,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港的中法生态园正在推进建设。今年9月7日,神龙汽车成都项目实现正式下线,2017年上市销售,当年计划产量为9.1万辆。

  在另一个园区内,一栋栋灰蓝色标准德式厂房整齐地分布在两侧,几栋鹅黄色外墙欧式建筑被绿荫包围着。这是西部首个、全国5个中德合作示范区之一的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去年,园区实现产值78.5亿元;今年,新签约德资等项目7个,在谈及储备项目60个。

  以中法、中德、中韩、中古等产业园为载体,成都的科技创新逐步与国际接轨。

  2016创交会上,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园区——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在会上宣布,与成都高新区结成姐妹园区,并在成都设立索菲亚中国创新中心。

  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全球创新创业中心经济发展部部长吉拉德·乌兹利也赞赏了成都对创新创业的投入和专注。他表示,希望成都可以与特拉维夫进行多方面合作。吉拉德·乌兹利还表示,成都有潜力成为世界一流创新城市。他已经感受到成都看重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意味着今后将会有更多机会,创新创业的发展也会有更多便利。

  “以成都现在对于创新创业的投入和专注,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城市,成都有这种潜力。希望以色列的企业可以通过这次大会与成都的先进科技公司联姻,开拓中国市场。”吉拉德·乌兹利表示了这样的期望。

  成都的科研环境吸引着外国科学家的目光。亚瑟·麦克唐纳说,“我们使用大亚湾的反应堆就中微子做实验,其中领导实验的一些科学家,就来自成都的大学。因此很显然,成都的确是一座适合做科研的城市。”

  人才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环节。麻省理工学院在成都成立了创新创业论坛西部合作基地。通过这个合作基地,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将在成都搭建一个“双创”平台,每年向成都输送创新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强化区域科技中心,成都如何“以智取胜”
海外科技人才 缘何爱来蓉城
责编:柴逸扉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