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完成更高阶段学习(开放谈)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0日   第 11 版)

  总的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是姗姗来迟的过程。

  最早,对中国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引进来”,彼时基础太薄弱,需要从国外引进资本、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随着中国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国力日渐提升,“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快。这一过程以2001年为转折点,过去15年都处在高速增长中。

  但是直到今年之前,民营企业扮演的似乎是配角。我们熟悉的故事,都是国企走出去,在石油、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工程中一展手脚。这些年,他们书写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数不清的大桥、医院、学校、公路与铁路。

  如今趋势已然改变。今年上半年开始,民营企业占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半壁江山,这或许会是未来许多年的常态。而这个趋势,是衡量中国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维度。

  过去许多年里,中国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今在海外攻城略地的联想集团,当年在中关村的办公室也不过是一间小平房,哪能想象如今旗下拥有如此之多的海外优质资产?然而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我们有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它们的名字不光能出现在“五百强”名单中,还在行业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和排名。

  过去许多年里,中国民营企业逐步打开了眼界。中国企业有幸,国内市场足够庞大,但这不是固步自封的理由。全球化时代的伟大企业,都是以世界标准要求自我,在技术上追求一流,在服务范围上跨越大洲。这一点,从中国企业在海外积极投资研究机构来看,已经有了足够的自觉。

  过去许多年里,中国民营企业积攒了许多野心。今年G20期间,马云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介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谋求助力中小型企业走向世界,像这样的诉求,过去的民营企业家没有底气说出来,但并不代表他们未曾想过。企业家精神中,一定包含着野心这个选项,但是过去囿于条件,没有太多发挥空间,如今是时候了。

  我们要注意到,最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所涉及的产业和公司比较高端。在将这些收入囊中的同时,中国企业自身必然会经历新陈代谢,甚至脱胎换骨。此前我们通过“引进来”完成对国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初级学习,如今在“走出去”中,可以继续完成更高级阶段的学习。

  伴随着这个过程,来自中国的资本、经验和理念也在输出。我们总说“中国方案”,民营企业所携带出去的,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来自中国的样板,甚至方案。

  本版图片来自百度

中国民企跻身全球投资者
完成更高阶段学习(开放谈)
提前布局全球化
责编:罗 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