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7日 星期六

北京街头的香港“潮店”

邢利宇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7日   第 03 版)

  郑承丰(右)与内地合伙人在自己的潮店里。

  逛逛北京街头小店,可能遇到咖啡书屋、工艺品展卖茶舍……但若被橱窗内的时尚男装或定制西装吸引而踱进店内,发现还可以顺便修发型,再慢品一杯新西兰咖啡,这样多功能的“混搭潮店”并不多见。

  香港“80后”青年郑承丰在朝阳SOHO开的这样一家店,说是“北京第一”大概不为过。

  在他的小店,温文的郑承丰讲述他的创业故事:“如果在香港,我跟朋友说创业,会听到一万个理由说你不会成功。在北京,氛围正好相反,很多朋友都在创业创新,什么都可以做,机会很多。”创业不易,若周遭环境和朋友想法不积极,就很容易打退堂鼓。

  其实,创业并不是郑承丰初衷。上世纪90年代,他在小学年龄段随全家移民新西兰。2005年在奥克兰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他顺风顺水地进入澳新银行工作。

  最初的职业生涯给他带来一个小烦恼,那就是在亚裔族群人数不多的新西兰,买不到适合他的西装。回香港定制西装,成为他每年的必定行程。

  直到2010年,他与一名有相同烦恼的法国同学相逢,两人一拍即合,男装定制品牌“FRENCH83”由此诞生。初期经营主要通过网络,两名合伙人属于兼职打理;但高级定制男装没有实体店加持,不易赢得消费者认可。

  2013年,坚持网络经营的法国合伙人决定退出。郑承丰从银行离职,与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太太、思维洋化的妹妹,全心投入重塑公司形象与发展模式,聘请了德国设计师,致力于创立自己的服装风格。

  这一年,香港名店Harvey Nichols向“FRENCH83”伸出橄榄枝,郑承丰结合时尚男装、男装定制及美发、咖啡的“混搭潮店”在奥克兰先后开张两家店铺。作为少有的混搭店,“FRENCH83”一时在当地小有名气。

  郑承丰笑言:“我常幻想这样一幕:一位西装不称身、头发蓬松的男人走进来,离开时变成型男,手拿一杯咖啡潇洒走出去。”

  去年10月,郑承丰内地首家小店落户北京。店主换成郑承丰与两名东北小伙儿的混搭组合,三人同为1983年生人,店名也定为“MUMA.FRENCH83”。小店开张不到1年,如今九成投资已然回笼。

  从合伙人见面到小店开张,仅两个多月时间。“我常建议,来内地开公司一定要跟本地伙伴一起做。”郑承丰说,合作便利之处比比皆是,比如与员工沟通,因文化差异,还是通过本地合伙人沟通更有效。他也坦言,曾想把潮店模式复制到香港。但当地同学朋友选择创业的不多,再加上租金贵、人工贵、市场规模不大、物流也不便宜等,郑承丰望而却步。

  郑承丰认为内地近年发展快,机会多。以移动支付为例,内地在这一方面大概是独步全球。他希望香港的亲戚朋友和年轻人多到内地走走看看,自己感受体验过,会对内地作出客观判断。他说:“在香港,一些话题没有中间立场,很奇怪。北京反而较少如此,这也是我喜欢北京的地方。”

  (据中新社电) 

香港“再生勇士”获掌声(看香港)
平抚“厌台”情绪吧(声音)
北京街头的香港“潮店”
中兴新村(看台湾)
水稻恐龙(热词解析)
香港筹款夜
责编:陈晓星 邮箱:cxx@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