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补上急救这堂课(健康关注)

本报记者 喻京英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6日   第 11 版)

  小学生们在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学习灭火技巧。
  牛宏超摄

  9月9日是第17个世界急救日,今年急救日的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掌握急救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升急救技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我国,儿童发生意外时,绝大多数正处于孩子身边的大人不知如何应对,失去了0至8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提醒,急救措施得当,很多意外伤害死亡都可以避免;孩子身边的大人如果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许多溺水或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中的儿童,完全可以救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补上急救这一课呢?

  

  很多孩子不会处理伤口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之所以急救能力和意识强,是通过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社会的完整培训过程历练而成。中国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造成这种“生命差距”的关键是儿童发生意外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尤其是采取应急救护措施越早效果越好。

  “没参加急救培训之前,我不知道伤口怎么处理。有一次我摔倒了,膝盖流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那儿哭。”在中国红十字会生命安全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的现场,一名二年级的学生说。这名小学生也代表了目前多数中国儿童面对紧急事件所面临的窘况。调查显示,中国未成年人的急救知识匮乏,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湖南长沙的一项抽查发现,九成孩子连伤口都不会处理。

  “急救从娃娃抓起,是全世界生命安全教育的共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儿童教育应从自护教育开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副主任赵建忠说。在美国,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就开始设置,并且美国法律规定,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在日本,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92%。

  北京灯市口小学设有首家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一名完成体验的同学说:“我学会了心肺复苏,也会使用灭火器了,以前我们学的是交通安全知识,现在我想多学点这种知识,因为我想把它教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希望他们也能安全。”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这里经常为小学生进行急救培训,并让学生进入生命健康安全体验。

  急救知识应从小抓起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异物、切割伤、动物叮咬等。儿童伤害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超过98%的儿童伤害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为让更多儿童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让孩子带动大人,把急救意识、生命安全常识快速而广泛地传递给更多人,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已在全国256所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一起走”急救普及活动,50多万儿童及家长受益。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应急培训部原部长曹乃文说,孩子的想法契合了中国红十字会儿童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小手拉大手,安全一起走”的理念,希望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把急救意识、生命安全常识快速而广泛地传递给更多人。

  目前“小手拉大手,安全一起走”急救活动更是创新性地把“学校+社区”联系起来,从学校辐射至学校周边的社区,让孩子带动大人,大人帮助孩子,一起学习生命健康安全知识,包括编辑出版应急救护系列读本,在部分省市开展健康安全辅导员培训,建设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开展救护员培训、亲子培训与应急演练,支持学校开展救护志愿活动等。

  和普通学校开设各种不同的课程一样,中国红十字会的儿童健康安全教育也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如急救培训讲座、生命健康安全教室体验以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亲子安全训练营”。据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张立介绍,由浅入深,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儿童的学习特性,是中国红十字会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的特点。

  每个家庭都应有人会急救

  由于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呼吁,每个家庭都应有人学会急救知识和急救方法。

  为提高我国公民急救意识,普及个人自救、民众互救能力,让更多的人成为灾难现场的第一救援者,在9月9日9时,“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启动暨呼吁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长城宣言”活动在京举行。同时,面向全社会呼吁加快推动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并在每年的9月9日9时开展急救教育系列宣传,学习在发生意外危险时的急救技能。

  据相关资料显示,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其中又以心脏猝死居多,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约有一半人能被救活;如果在4至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约有10%的人可被救活;超过10分钟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后,第一目击者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非常必要的抢救措施。

  但遗憾的是,我国面临着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1%、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低于1%、医务人员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低于1%的“三低”窘境。

  专家呼吁加快急救立法

  除心肺复苏普及率非常低之外 ,我国应急急救工作还存在急救半径过大,道路拥堵;急救设备严重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健全中国的院前应急急救生命链,打通生命救援最后一公里,重视“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和落实,是创建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的初衷,也是全民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国将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推进完成500个城市“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的落地建设,尤其是城市社区基地将是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和呼吁急救立法宣传推广的主要场所。

  记者了解到,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主要活动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公益大讲堂,对社区居民及学生等开展急救、自救、逃生、防灾等技能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为社区及公共场所免费提供应急急救工具;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助老助残等志愿救护服务。尤其强调应急培训和技能学习要发挥专业协会、专业机构急救专业的技术优势,向公众传播正确、规范、先进的急救、自救、互救知识。

  面对我国公众急救知识匮乏、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培训普及程度极低的现状,相关机构倡议:加快推动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并在每年的9月9日9时开展急救教育系列宣传,学习在发生意外危险时的急救技能、救护知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有效、果断的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呼吁加快推动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也是期待我国的急救立法尽快出台,让更多人在危难之际勇于伸手帮助他人,让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如何补上急救这堂课(健康关注)
脑梗患者愈后管理成“短板”(医说新语)
规范化诊疗水平有待提高(健康互联网)
健康资讯
使用丹参如何收功效避风险?(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