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5日 星期四

秋月饼流行“小清新”

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5日   第 04 版)

  9月14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北京丰台区的小学生们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了解传统月饼的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自家手工做的冰皮月饼,吃起来分外甜”。这两天的微信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有人晒出自制的手工月饼。中秋节又至,月饼作为每家每户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再次成为话题主角。而随着近年来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曾经的天价豪华月饼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具特色的、更能满足不同口味需求的月饼。可以说,今年的“月饼界”拼足了创意,亲手制作、花样设计、提倡节俭,走起了“小清新”的路线。

  ● 口味繁多自制火

  蛋黄、莲蓉、豆沙、抹茶……走进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超市,最醒目的位置就摆着各种口味的月饼。无论是广式、港式还是传统的京味月饼,都能轻易买到。“这牛肉干味的月饼,我就是头一次买。”正在购物的王女士表示,这两年月饼的口味确实越来越多,每年她都会特意挑几个新款买回去尝鲜。

  更新潮的年轻人还喜欢尝试来自国外的“洋月饼”:星巴克的咖啡月饼、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一些甜品店推出的榴莲月饼……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外国品牌将原有的产品和月饼进行嫁接,既拓展了受众群,又体现出创新,这种营销方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虽然市场的月饼种类花样繁多,但还是有人不满足。浙江杭州市民齐萌,近来就成了朋友口中的“月饼达人”,她自己制作的月饼,获得了亲友们一致称赞。“原材料和模具都是网上买的,按照教程做好馅料和面皮,再放进烤箱,就成了,其实简单得很。”虽然齐萌说得轻松,但实际上每一盘月饼,都要花费她大半天的功夫。不过,齐萌乐在其中:“自己做的月饼可以低糖低油,也没有防腐剂,更健康,给家里老人孩子吃都放心。买来的月饼送给亲戚朋友,人家倒未必爱吃。但是自己亲手做的,送人就显得特别有心意了。”

  ● 创意造型显文化

  现今的特色月饼,不仅要拼口味,也要拼造型。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三星堆青铜面具造型的月饼。青铜面具是该博物馆最负盛名的文物之一。月饼一亮相,就让众多网友大呼新奇。网友“和平9号”说,吃这样的月饼,可能会“一口一个出土文物的感觉”。网友“桑德拉”则表示想要这款月饼模具,在家做来吃。

  据了解,这款文物月饼的设计出自三星堆博物馆微博管理员朱丹丹之手。平日里她就喜爱烘焙,自己曾一时兴起在家做过青铜面具饼干。今年中秋节前,她又有了用青铜面具造型做月饼的想法。三星堆博物馆也将其作为一项特色文创产品推出,与当地糕点厂合作,订制了3000个限量面具月饼,并将其中200个通过微博、微信赠送给网友。

  同样因造型设计火了的月饼,还有各大高校的“校徽月饼”。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生杨颖就专程买了一盒印有学校标志的月饼与好友们分享。她认为印有校徽的月饼很有趣,而且“吃起来感觉分外温馨,在学校过节好像也更有归属感了”。她还特意拍了校徽月饼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并写道“正牌人大月饼,珍贵得舍不得吃了”。天津大学推出的月饼则强调“少糖健康”,据称在学校里10天卖掉7万块。上海中医药大学则更是发挥了专业优势,用药食做成“养生月饼”,受到热捧。

  ● 节俭之风受欢迎

  中央八项规定已经实行4年,同前几年一样,中秋节前中纪委再次发布通知,要求“两节”之前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动自觉,同时也公布了举报网址,受理“四风”举报。

  节俭过节的风气,也直接反映在月饼市场上。据去年中秋节后公布的《中国月饼品牌口碑研究报告》显示,过度包装的高价月饼已经受到冷落。

  本报记者在超市中发现,今年的月饼大多走的仍是亲民平价路线。各品牌礼盒装的月饼,价格都在百元左右。据超市营业员张女士介绍,今年的月饼单价基本与去年持平。礼盒装的月饼也不再一味追求包装豪华,而是更突出设计感,比如有的品牌在礼盒中附赠了贺卡,有的则设计了可爱的月兔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各地,“节俭过中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月饼正回归节日美食最初的意义。在天津,兆丰路社区就邀请了专业面点师教居民如何手工制作简单、健康的月饼。作为中秋佳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小清新”风格的月饼,着实体现出了整个社会日益风清气正的氛围。

天宫二号计划执行哪些任务?
礼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习主席特使出席赞总统就职仪式
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
秋月饼流行“小清新”
《1650——文明的回响》亮相敦煌
中老举行联合反恐演练
责编:任 涛 卢泽华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