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5日 星期四

中秋:人间天上共团圆(望海楼)

施立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5日   第 01 版)

  又见钱江潮涌,又见大地丰稔。

  宇宙天象中,最完美的时刻,数八月中秋。碧空皓月一轮,神州处处花好。美丽神奇的月亮,如一只高悬九天的玉盘,一辐跃出东海的冰轮。它负载着多么悠久的历史,多少瑰丽的传说与深邃文化,启迪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

  月到中秋分外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少人金樽对月,分享良宵盛景。“中秋节”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长安玩月诗序》诠释中秋由来:“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北京月坛,留有明清时代帝王祭月、拜月的印记。

  八月十五天门开,天上人间共团圆。天上才捧一轮圆月,人间庭院已设案祭月,大团圆是最重要的民俗信仰。《帝京景物略》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乘仲秋月圆,粮满仓圆,谷盈囤圆,万颗圆圆,堆砌丰稔之际,谁人不盼圆融、圆满。滴溜滚圆的西瓜,切成瓣瓣相连的莲花状,放于银盘中,供祭月神,称之为团圆瓜。

  田汝成著《熙朝乐事》中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传统月饼,不同于一般糕点,本身就是一幅吉祥图画。它讲究在月饼模子上铸字印花,字是福、禄、寿、喜,画是团圆喜庆。中国人观念中,爱完整,怕残缺;喜和谐,厌敌对;乐团圆,伤别离。看天是圆的,还有圆圆的日月星,地上有圆圆的供桌,桌上是圆圆的苹果、葡萄、桂圆、石榴、晚桃和青柿子。

  拜月,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跳动的音节。先有屈原《天问》,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又有诗仙太白,邀明月共酌,欲飘飘凌空;岑参、高适、王之涣,唱边塞大风,秦时明月与汉唐边关共永;张若虚一曲《春江花月夜》,叹月圆人缺,空负海上明月共潮生;狂放当论苏子瞻,问月今夕何年,起舞翩翩。曾见婆娑桂影里,吴刚伐树,坎坎之斧声,随桂子落下三更。问桂枝下那吱吱纺线的老妪,何月何年,那根线彩虹般与大地连通。还有月姑嫦娥,自从“嫦娥一号”踏入月宫,从此雕栏玉砌应不再露冷。自从那年嫦娥怀兔提灯奔月,月就定格在古老中华文明之中。

  中秋赏月,赏什么?无非是一个圆、一个明。由圆和明对照之下的人生感叹从文人墨客的笔下流出,核心话题无非是如何让生命有常。如何才能让生命有常?记着初心,存着归意,以一种面对天地祖先的真诚和虔敬,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中秋是古人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干预,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设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带一路”上,人月两团圆;奥运健儿凯旋,中国女排雄风再展;G20杭州峰会成功圆满。“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华夏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天上一轮月,故乡如影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离家再远,也拴挂着中华民族最纯真、最本源的文化图腾。

  让我们同祭中秋月,共圆中国梦。 

  (作者为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海内外共庆中秋
习近平会见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
习近平接受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
李克强张德江会见秘鲁总统
俞正声出席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
天宫二号今日22时04分发射
中方部队抵达演习地域
中秋:人间天上共团圆(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