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推动文化改革 增强文化自信

铜川: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富有

杨旭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09日   第 05 版)

  家住阳光小区的退休工人刘奶奶一到傍晚就拿着蒲扇,到阳光广场上遛弯儿看节目。“每天晚上吃完饭,听到广场上的音乐一响起,我就带着孙女出门看演出,既能乘凉也能看表演。”刘奶奶一边看着舞台上的小品,一边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2015年7月,陕西省铜川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随着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文化更加便捷,文化供给更加丰富,一个图书阅读随处可及、歌舞活动随处可见、书画欣赏随处皆有的局面正在形成,文化惠民育民更亲民。

  完善设施

  让群众共享文化“有去处”

  山村飘书香,农家飞欢歌。在王益区高坪村,新建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已成为附近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有文化大舞台,还配备有乐器和健身器材,农村群众茶余饭后在这里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上网冲浪,好不自在。

  自开展示范区创建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的重中之重,对照创建标准,着力谋划和推动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目前依托PPP模式,总投资8.08亿元的铜川大剧院、全民健身馆、铜川体育馆、铜川博物馆、铜川工人文化宫等5大公共文化体育项目于今年7月全部集中开工建设,孙思邈纪念馆于9月开馆。

  除此之外,区县足球场或体育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影院、非遗展馆(厅)建设项目也如期推进;总投资1500万元的照金镇、黄堡镇、董家河镇、红土镇、陈炉镇、棋盘镇、彭镇7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在村(社区)一级,正在整合建成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提升服务

  让群众共享文化“无障碍”

  今年世界读书日,铜川图书馆推出“‘互联网+’你看书我买单”项目,读者只需在公众平台订阅自己想看的图书,快递就会将书送到读者手中,阅读完还回就近的公共图书馆即可,全程无任何费用,如此便捷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铜川运管处联合开展光明送书行动,为盲人提供出租车免费接送到图书馆和送书服务,与裕丰园社区、秦岭社区联合开展分馆便民服务,开展流动车进工地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文化服务已延伸到社区、农村、建设工地、厂矿企业和偏远山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让群众阅读更便捷外,今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750场,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于娱乐文化生活的需求。

  丰富供给

  让群众共享文化“有看头”

  今年8月,铜川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三届广场文化活动展演在铜川新区阳光广场如约而至,持续一个多月的“消夏乐趣”再度为群众呈上夏日的视觉盛宴。

  如今,铜川市文化供给内容丰富多彩,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推行“菜单式”服务,变“你给我接”为“你需我送”,以此来真真正正满足群众所需。大妈们痴迷广场舞,市群艺馆就为她们举办舞蹈培训班;爷爷奶奶爱听秦腔,那就举办秦腔大赛,让他们既能欣赏乐曲,又能吹拉弹唱;农闲时节村民们想看一场露天电影,一场场电影就被送到村民身边;年轻人爱唱歌解压,一场K歌大赛掀起全城热潮……

  铜川市系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持续走高,文学、戏曲、舞蹈、音乐、书画等艺术门类佳作不断涌现,文化活动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随着“社区文化大广场”“百姓大舞台”“宏显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得到群众的满意与点赞,正是铜川市政府创新文化工作的最大目标。

聚丝路起点 促国际合作
三秦大地探国医(大秦岭)
“西交会”促区域经济发展
铜川: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富有
陕建跃居中国500强第199位
建设“标准化大数据服务平台”
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
咸阳举办中国十大名面邀请赛
榆林启动生态原产地保护
千余中美专家西安论健康
责编:高 炳 邮箱:tlang@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