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蚨祥、内联升、六必居……在北京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多家中华老字号的招牌鳞次栉比,一个挨着一个。其中,同仁堂的招牌格外显眼,每天都有许多中外友人走进店内,或配几副中药,或寻一副传统丸药,或者捎走各式各样的保健产品。这家创立于347年前的中药老字号,已经成为北京甚至是中国的名片,以“良心中医药”走向世界。
【海外接诊超3000万人次】
“新西兰、波兰、捷克、瑞典……”提起海外门店,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铃如数家珍。从1993年在香港开设门店迈出第一步以来,20多年来同仁堂一直稳扎稳打,借助“三步走”战略走向全球。
1993年,同仁堂立足于香港,打开世界之窗;2003年,开始重点布局东南亚,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到了2013年,借同仁堂国药在香港上市的契机,同仁堂迈出了第三步——向欧美主流国家进军。面对欧美市场更为严苛的医药管理中药标准,同仁堂通过开办讲座、与美国等国家开展中药合作研究等方式,使中医药逐步获得西方市场认可。
如今,同仁堂已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115家零售终端,并在70个国家完成了商标注册登记,据不完全统计,到同仁堂海外药店咨询、就诊的海外人士已超过3000万人次。“今年9月,我们将在美国和南非分别开设5家店。”丁永铃说,“中医药海外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现在进军欧美主流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谓恰逢其时。”
【两个“必不敢”体现工匠精神】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每一家海外新店都会保留这样的“堂训”匾额。“正是因为这两个‘必不敢’的工匠精神,‘以性命担保药品质量’,同仁堂才能够传承300多年,承载中国深厚的传统医药文化,享誉世界。”丁永铃说。
除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同仁堂走向世界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入乡随俗。在同仁堂迪拜店,除医生外,所有人员包括店长全是“老外”,个个英语水平都“顶呱呱”,且除一位男士外,所有出诊的医生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按照当地的宗教习俗,女医生可以给男患者诊疗,而男医生却不方便为女患者诊疗”,同仁堂迪拜店的梁医生说,“刚开始,女患者看病甚至是做推拿、按摩时,都会带着面纱。后来,患者进到诊室后,就会关好门并主动摘下面纱。”
遵守古训是同仁堂立身之本,创新则是其永葆生命的精髓。据丁永铃介绍,近年来,同仁堂一方面恪守传统制药之道,一方面为了适应海外消费者需求,在药品和制药工艺上不断创新。“比如乌鸡白凤丸,就被改造成口服液、胶囊等多种形式,方便了消费者用药。”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同仁堂也开始“触网”。去年10月,同仁堂打造中国首个聚焦健康垂直领域的跨境电商平台——天然淘,未来将在天然淘推出中医线上的诊疗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互相支撑。
丁永铃表示,同仁堂正在通过电商把中医药产品出口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让中医药“走出去”,同时将海外的优质资源引入国内,弥补国内品种短缺问题,把海外健康产品“引进来”。“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倾心打造‘中国药’,同仁堂将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