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20日 星期六

吸引观众参与(展馆新气象)

本报记者 韩俊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20日   第 09 版)

  图为藏戏面具

  图为观众在欣赏各种印玺

  “自开馆以来,我们对博物馆展陈形式、手段、技术的改进十分重视。”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说,在具体的陈列展览中,博物馆始终以观众的参与、体验、互动作为主要的展示方式,同时通过声、光、电、静态陈列、多媒体展示和场景复原等手段,加强展陈的现场效果。此外,还结合陈列内容开设影像放映、互动区域等多种形式的项目,达到对陈列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展览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亘古探幽》西藏史前文化展览中,针对非移动类文物(岩画),博物馆采用投影的方式,滚动播放岩画图案,同时也以岩画墙等形式,使游客清晰地看到岩画图案的细节部分,让岩画的内容更灵活、直观与生动。另外,在《情满高原》西藏民俗展中,同样设置了很多场景复原,包括以沙盘重现藏族古村落的生活场景和结构布局,以藏式庭院、厨房、客厅、望果节、牧区生活、藏刀加工等场景再现藏族人的生活。除此之外,在《历史的见证》《古韵流芳》等展览中,也设置有大量的场景复原。

  在《二十一度母唐卡展》展厅中央,一副巨大的沙画坛城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这是博物馆专门邀请寺庙中具有绘画技能的僧人,以各种颜色的矿物质原料现场制作的。通过这一环节,让游客现场领略藏传佛教艺术的魅力。”达珍说,博物馆还将沙画坛城制作流程录制下来,在展厅内循环播放,以营造展览的浓厚氛围和现场感。“不仅达到了增强陈列鉴赏性的目的,也让观众加深了对唐卡、沙画坛城的深入了解。”

  博物馆还借助投影仪、LED、电视机、触摸屏和CD播放机等,让展览内容更加充实与丰富。如在民俗厅内,投影仪前坐满了观众,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茶马古道》记录片。此外,观众可通过触摸屏,方便地查阅有关藏族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可使用CD播放机,聆听藏族各种音乐。在《古韵流芳》藏族戏曲面具专题展中,博物馆设置有滚动播放《八大藏戏》的区域。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在一楼的天井区域设置有游客互动区域,互动项目包括面具填色、民间游戏以及藏族书法学习、吉祥纹饰(版画)等内容。记者看到,不少观众在空白的藏戏面具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填充颜色,填好后的面具会由博物馆工作人员鉴赏。在博物馆二层的展示墙上,专门设置有“面具填色作品展”。“观众在参与面具填色后,我们选出较好的作品展出,从而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讲解员唐聪丽说。

展示西藏建设成就的窗口
吸引观众参与(展馆新气象)
镇馆之宝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