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礼节
哈萨克斯坦人讲礼貌、重礼节,认为尊老、抚幼、忠友是做人的原则。男人见面的礼节是:右手抚胸、上身前倾、立正,然后握手;女士则双手扣胸、低头,然后握手。此外,亲朋好友相见有时会拥抱、行吻礼。
游牧民族传统问候礼节,常常是先问“牲畜平安?”然后才问“全家安好?”另外,与客人相见和谈话时,不可把帽子摘下,认为在外人面前不戴帽子是失礼行为。
哈萨克斯坦人的姓氏,常常是在本民族姓氏后加上俄罗斯人姓氏的后缀,如“苏尔坦”,便成为“苏尔坦诺夫”。不过,现在人们更乐意保持本民族形式的姓氏。
在当地做客时,男女要分开坐;不得左手接触别人,不得用手指或棍棒指指点点、清点人数,这被认为是将人视作牲畜,是失礼行为;不得用脚踢羊或其他动物,也不得用脚踩踏食盐等。日常生活中,人们讲究“右高左低”,出门、进门习惯先迈右腿,服务、行礼使用右手,就连穿衣也是先伸右胳膊、右腿。
服装服饰
对外交往中,男士大多穿西装,女士则着裙装。男子的民族服装是:夏穿白色宽大衬衫、宽裆裤,外罩一件齐膝的无袖长衣,头戴绣花小帽或浅色尖顶软毡帽。冬季穿皮大衣,头戴皮帽,脚穿毡袜和高统皮靴。
哈萨克斯坦人以勇武著称,男孩子的衣扣有时会用鹰爪来做。当地妇女擅长刺绣,衣服、帽子、马鞍垫等都绣有优美花纹、图案。女子喜穿白色、红色衣裙,头戴用毛皮镶边的尖顶皮帽,帽上插有猫头鹰等飞禽羽毛,脚蹬软皮靴。妇女平时上衣短小,一般配穿绣花丝绒坎肩、裤脚带褶的灯笼裤。她们喜欢戴的饰品有手镯、项链和耳环等。
羊肉待客
哈萨克斯坦人以肉食为主,米面为辅,吃蔬菜较少。主食有手抓饭、囊、面包、面条等。肉食尤以羊肉为多,此外还有牛肉、马肉、驼肉及各种乳制品,如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等。
在宴席上吃羊肉规矩较多:如羊被宰杀之前,要展示给客人;招待最尊贵的客人,进食羊肉时应先吃羊肝夹羊尾油,羊头要劈为两半。吃过羊头后,再按顺序吃不带骨、带骨的羊肉,最后喝羊肉汤。此外,客人需从本人的食盘里取些羊肉,请女主人品尝,以表示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有时,客人还会切下一只羊耳,送给在场的男孩子,意在叮嘱其孝敬父母。宴饮完毕,主人会客气地说:“菜不多,吃得不好,请原谅”等客套话。客人则举起双手,按住脸上双颊,自上而下抹擦,直到胸前,并说“愿真主保佑,饮食丰盛”。
平时用餐,他们常常是盘腿围坐在地毯边缘上,中间铺大块方巾,将餐具和食品放在上面,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只在对外社交正式宴请中,才以刀叉取食。在哈语里,手抓羊肉是“别什巴尔马克”,意思是“五指”,即用手来抓着食用。此外,还有一种流行的美食,叫作“金特”,即将幼畜肉用奶油混合之后,装入马肠内煮成。
传统饮品是牛奶、羊奶、马奶、酸奶和奶茶,一般不饮酒。穆斯林居民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整条的鱼等,此外,禁食自死的动物,动物血以及未经念诵安拉之名宰杀的各种动物,也在禁食之列。
习俗禁忌
新年是纳吾鲁孜节(公历3月22日前后),过节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向老年人献礼、拜年。肉孜节,即开斋节,也是哈萨克斯坦的重要节日。过节时会互拜、问候,青少年要向长者拜节行礼。期间,还举办各种竞赛、游戏活动,如摔跤、赛马、拔河、叼羊等。
哈萨克斯坦人喜欢猫头鹰,认为它是一种益鸟,还象征坚强、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它的羽毛或图案,被视为珍贵之物,用来装饰居所和衣帽。
同哈萨克斯坦人交谈时,忌讳当面夸奖他们的孩子、称赞他们的牲畜,这被认为会给孩子和牲畜带来厄运。在社交场合避谈国内民族矛盾以及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特殊关系等。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