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

明清暹罗外贸中的华商(历史掌故)

黄素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11日   第 12 版)

  图为泰国唐人街。
  资料图片

  至少在1165年,就有中国商人到暹罗(泰国)境内,或贸易,或流寓,成为当地最早的华侨。

  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具有冒险精神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地参与朝贡贸易之外的私人贸易。16世纪中期,林道乾率众两千余人移居今天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到17世纪初,北大年出现“华人流寓者甚多,趾相踵也”的局面。到17世纪,移居暹罗的华人群体已经颇具规模,他们主要是从事贸易的商人。

  巴塞通王时期,华人开始对暹罗的对外贸易进行垄断。由于华人擅长航海,因此他们很受巴塞通王的重视。华人享有自由交易的权利,并为国王所敬重,有不少人被任为崇高地位或官职,亦有不少华人被认为是最有能力的代理商、商贾及船户。

  纳莱王时期,对暹罗的外国人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华人大量被皇室和贵族雇佣以经营对外贸易。1688年,纳莱王去世,暹罗宫廷发生政变,欧洲人在暹罗对东亚各国的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落入了华人手中。从17世纪末开始,华人便控制了暹罗的海外贸易。

  泰萨王时期,积极发展同清王朝的关系,派华人充当贡使到清廷朝贡。由于康熙帝鼓励暹罗运米到东南沿海缺米省份贩售,这为在暹华人提供了前往中国贸易的通畅管道。雍正二年(1724),有船梢徐宽等96名广东、福建、江西籍华人参与暹罗的朝贡贸易,首次入贡稻种并运米到广州贩售。从1710到1767年的58年间,有15批暹罗贡使的记录。

  从17世纪到18世纪末,暹罗的对外贸易主要靠华人。华人借朝贡机会,暹中私商贸易业得到较大发展。18世纪暹中贸易的发展推动了18世纪暹罗华人社会的发展,也为19世纪暹罗华人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创业乐园里的华人梦想家(商界传奇)
“华侨板”服务侨资侨企(商机商讯)
明清暹罗外贸中的华商(历史掌故)
华人勇闯硅谷(链接)
商论语丝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