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十多年来,8批87名中国青年赴老挝开展志愿服务—

用青春之歌续写中老友谊

本报赴老挝特派记者 张志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9日   第 06 版)

  中国志愿者在老挝白云碧国际学校传播中国文化。图为志愿者胡佳佳(左二)和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供图

  在老挝武警总医院,记者看到一本特殊的笔记本:头痛、发烧、头晕、吃饭、餐馆……中老双语常用词汇密密麻麻,还用老挝语字母注了发音。“这是10多年来中国志愿者留给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能交流了。”珍藏这本笔记本的老挝护士说。

  老挝项目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海外服务计划的首个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累计已有8批87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服务,岗位遍及医院、学校、机关、广播电台等。在老挝这片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之歌,续写着中老友谊篇章。

  病人总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带给中国医生

  在老挝武警总医院中医科,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第八批中国志愿者。谈到在老挝做志愿服务,中医师王丽莉说,虽然这里医疗条件欠佳,药材匮乏,但当地人非常认可中医,她现在每天接诊约20位病人,工作非常充实。由于这所医院的护理条件不足,护师周睿的日常工作也转向了中医治疗,从国内带来的耳穴、刮痧等工具,都派上了大用场。这所医院的名气逐渐打响,许多患者慕名而来。周睿说:“这里的病人虽不富裕,但总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带给我们,临走时还会用中文说‘感谢’,我们的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楼下的外科,志愿者江潮胤正在跟老挝同事交流医术。这位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一到老挝,就被当地人的热情打动了。他说,这里的人们始终面带微笑,喜欢握手,“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江潮胤所在的医院得知老挝武警总医院的困难后,主动提出对口援助,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的骨科医疗器械正准备运往老挝。“我们来这里做志愿者,就是要为当地多作贡献。”

  对于中方即将提供的医疗器械援助,医院副院长昌塔旺高兴地说,这批医疗器械能够有效提高该院外科的技术水平。“中国志愿者和我们是一家人,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我们从中国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对我们帮助很大。”

  志愿者服务领域符合当地实际需要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明学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老方提出的需求,8批志愿者的服务领域涵盖中文教学、计算机教学、体育教学、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当地实际需要帮助的领域。第八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于今年6月抵达万象。来自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张昊队长介绍说,志愿者报名异常火热,仅线上报名点击量就突破10万次。通过层层选拔,11位来自上海各领域的青年志愿者组成了这支服务队。

  在东华大学教师黄璐看来,这次老挝志愿之行,不仅仅是拓宽国际视野、见证中老友谊的机会,也成为“朋友圈”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成为更多青年人认识老挝、感受志愿文化的窗口。

  谈到为什么选择来老挝,一直在上海生活学习工作的沈静远有着自己的想法。因为是第一次踏出国门,家里人之前有过不同意见。“我就想试一下,毕竟趁着年轻多做事,这样老了才能有回忆。”抱着这个朴素的念头,他来到老挝。和沈静远想法相似的还有胡佳佳,她是队里唯一的学生,在国际学校教授中国文化,从剪纸、香包到太极拳、八段锦,各国小朋友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让她很有成就感。

  与医护志愿者不同,有些志愿者的服务岗位与本职工作并不一致,但他们同样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来自上海气象局的王德旺被分配到万象白云碧国际学校教游泳和计算机,来自上海申能集团的吴倬尧被安排在老挝团中央信息部教中文。他们都觉得,无论小学生还是政府公务员,都对中国志愿者抱有好感,也非常乐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吴倬尧还说,老挝团中央正打算把中国志愿者的事迹刊登在网站上,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志愿者。

  “不会忘记中国志愿者作出的贡献”

  第八批服务队到老挝快两个月了,志愿者们快速融入当地生活,与当地人民深入交往、尽职尽心,确保志愿者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张昊说,他们还将广泛开展交流,传播友谊,充分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为增进中老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明学说,87位优秀青年志愿者在老挝不畏艰难、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用至诚爱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年志愿者之歌。中国青年志愿者曾作为教练,帮助老挝乒乓球队在第十三届东南亚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女团体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并帮助老挝国家散打队在东南亚运动会上获得散打银牌的历史性突破。

  谈到中国,老挝武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坎特里说,这些年来,老挝和中国的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老挝做生意,帮助老挝发展,老挝的生活用品不像过去那样短缺,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这都要感谢与我们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帮助。”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差纳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志愿者来到老挝,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种人文交流方式有力推动了老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老挝俗语说“眼见为实”,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志愿者作出的贡献。

用青春之歌续写中老友谊
促开发开放 云南再出招
云南铁路建设迎新机遇
云南专项整治旅游市场
普洱:放大绿色产能效应
彝乡“火把节” 品味长街宴
责编:孙 懿 邮箱:rmrbhwbsy@163.com